广西贺州:|广西贺州: “土瑶”人民的脱贫致富路
“土瑶”是我国瑶族的稀有支系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土瑶”世代聚居在鹅塘镇明梅、大明、槽碓和沙田镇金竹、新民、狮东6个行政村的24条山冲之中,其中“土瑶”人口8500人 。2015年底,6个“土瑶”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62户7075人,未脱贫户1091户6212人,贫困发生率高达61.42%,是贺州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 。
自然环境恶劣、交通闭塞是“土瑶”致贫的重要因素 。对于“土瑶”人民来说,以前靠走路出去一趟需要花费4个多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出行及其困难;近年来政府加强道路建设,2019年投资5180万元建设的土瑶地区与外界联通的3条“经济通道”已基本建成通车,不仅解决人们出行难的问题,还为村民打开了致富路 。
竹编、养茶也能脱贫致富
“我最快可以40分钟编好一个竹篓,除去成本,按照每个9元计算,一个月下来可以收入1000多元 。”平桂区沙田镇狮东村“土瑶”凤求姑说,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
平桂区积极开展产业扶贫确保土瑶贫困群众增产增收,实施“人均一亩茶,户均两亩姜、村均万亩杉”产业发展思路,创新以“公司+基地+工厂+农户”为一体的“扶贫车间”发展模式,探索形成土瑶茶“种、管、采、养+竹编包装”的全产业链 。
【广西贺州:|广西贺州: “土瑶”人民的脱贫致富路】狮东村地处大桂山腹地之中,盛产楠竹,竹质优良,加之土瑶群众有竹艺编织技术,竹编是一个好的扶贫项目 。狮东村积极探索建设“大冲瑶寨竹编扶贫车间”,为村民提供新的收入方式,也改变了凤求姑的生活 。
凤求姑家里有7口人,与丈夫盘满保育有3个孩子,还有两个老人 。以前每年家里收入来源靠种植生姜、八角、杉树和夫妻二人出去打零工 。3个孩子上学,两个老人常年需要看病吃药,给原本就贫困的家庭带来更重的负担 。2015年凤求姑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后在医疗保障、教育、住房、产业等方面享受政策补贴,“现在老人看病可以报销,医药费减少了,孩子每个学期都有补助 。”
2018年凤求姑开始学习竹编工艺,随着编织技术的提高,现在她每天最多可以编织20个竹篓 。2018年通过编竹篓凤求姑获得6000多元的收入 。此外,凤求姑家还参与“养茶”,是村里12户养茶户之一,2019年养茶400件,共收入12000元 。
“土瑶”聚居区创新实施“寄茶于民”脱贫政策,企业扶贫车间按照每户100至400件茶标准委托贫困户养护黑茶,除了每件每年养护费30元外,还能参与企业分红、养茶贫困群众每户每年可增收约4000元至15000元 。
“今年扩大养茶规模,养了500多件,初步计算养茶收入有15000多元 。”凤求姑说 。通过竹编、养茶等产业扶贫,凤求姑家2019年成功脱贫,现在日子越过越好,除了种植生姜、八角、杉树之外,盘满保在2019年开始学习养殖黄蜂技术,并通过小额贷款于2020年1月开始养殖黄蜂,凤求姑闲暇之余仍坚持编织竹篓贴补家用 。
据悉,大冲瑶寨竹编扶贫车间正常经营生产,可以解决87户129人的务工就业,一年为村民增收6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土瑶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
家门口开起特色菜馆
槽碓村地处大桂山腹地,四周与山岭相邻,自然环境保存完好 。独特的区位条件孕育着独特民族文化习俗,被专家认证为保存的最为完好也最具有代表性的瑶族传统聚落之一,为发展乡村民族特色旅游具备了先天性条件 。
2019年12月平桂区鹅塘镇槽碓村槽碓片区土瑶风情旅游区开工建设,立足本地资源特色,编制“秀美槽碓,幸福土家瑶”风情旅游区专项规划,有重点、有步骤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着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
面对乡村旅游发展机遇,平桂区鹅塘镇槽碓村“土瑶”邓春引在村干带动和帮助下,2020年率先开设土瑶农家菜馆,为土瑶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由脱贫走向致富树立了榜样 。邓春引是槽碓村贫困户之一,以前家庭经济来源靠种植生姜、杉树和外出打零工等 。2016年邓春引通过小额贷款5万元开起了小卖部,并不断加大种植生姜、杉树,在2018年成功脱贫之后,继续寻找致富路 。
推荐阅读
- 公益性|“家门口就业 拥抱新生活”——广西公益性岗位稳就业见闻
- 赞!广西玉林一老人过马路 车辆集体停让无催促 辅警小心搀扶
- 广西投入逾200亿元支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
- 种桑养蚕|贫瘠不等于贫困!桑蚕带动广西隆林群众脱贫致富
- 高速|广西一奔驰车贴3块卫生巾遮挡车牌开高速,一次被扣23分
- 贫瘠不等于贫困!桑蚕带动广西隆林群众脱贫致富
- 广西:优化“案-件比” 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 广西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菲律宾籍,为入境外籍货轮船员
- 容县之声|凌晨,广西一的哥下客后尾随女乘客,桥上发生惊心一幕!
- 容县之声|恶劣!送木材经过广西这个镇,竟被5名男女索要10万元“道路维修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