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张玉环的人生“下半场” 27年欠缺还需慢慢弥补( 二 )
张玉环格外想回去 , 回到村子里 。 他对未来的计划并不多 , 只想要一栋房子 , 拿回家里的地 , 晚年只想平平淡淡地耕地劳作 , 陪在母亲身边尽孝度过 。 对于县城里的生活 , 他多少会觉得陌生 。 8月8日 , 张玉环在儿子的陪同下 , 到县城里好好逛了一圈 , “二十多年前 , 路上都是自行车 , 现在全都是小车 , 看着像几十年前的上海 。 ”张玉环笑称 。
张玉环告诉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 那个时候 , 他的梦想就是“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
【大洋网|张玉环的人生“下半场” 27年欠缺还需慢慢弥补】
本文插图
采访人员在张玉环家门口采访张炳莲 。
缺位多年的“爸爸”
这个梦想曾经离张玉环很近 。
他依然记得 , 二十多年前 , 自己还是一个木工 , 20世纪90年代 , 他便经常会辗转于上海、福建两地干活 , 一年中最盼望的就是在春耕和秋收时回村里 , 帮家里干农活 。 张玉环说 , 过去在监狱里 , 他还经常会梦到过去 , 梦里他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 , 宋小女陪他一同在田里干活 , 偶尔帮他搭把手 。
然而 , 在张玉环离开家后 , 宋小女一家却遭遇到村子里人的排挤 , 宋小女不得不一人带着4岁和3岁的两个儿子离开村庄 , 投奔到哥哥们的家里;之后 , 宋小女前往深圳打工 , 大儿子交给张炳莲抚养 , 小儿子交给了自己的父亲抚养 。 2000年 , 宋小女被查出癌症 , 迫于无奈 , 她选择了改嫁 。 两年后 , 宋小女得以接儿子们同住 。
对于爸爸 , 张保仁和张保刚都格外生疏 。 他们很少会喊出“爸”这个称呼 , 对于继父 , 他们称呼是“老爷子” , 而对于张玉环 , 他们幼时也只有在书信中时才会接触到 。 其实宋小女曾无数次向孩子们讲过“爸爸的故事”:“你们的爸爸很顾家 , 如果平时我们有什么想吃的东西 , 他都会去县城里买;家里妈妈 , 还有你们的衣服、鞋子全部都是他买来的 , 他买的尺寸总是很合适 。 ”但是转述而来的“爸爸” , 却让张保仁、张保刚兄弟俩依然感到陌生 。 张保刚第一次对父亲的印象 , 是在他七八岁时——当时张玉环开庭 , 兄弟俩远远地在后方看着 , “就见他带着个脚铐脚链 , 很可怜的样子” 。
“爸爸”这个词给兄弟俩所带来的 , 似乎不是温情 , 尤其是对于从小生活在村子里的张保仁来说 。 “我哥他经历的痛苦比我多 , 所以我非常理解他 。 ”张保刚说 , 他曾无数次见到有同村的孩子把哥哥压在地上欺负 , 每次都是张保刚跑上前帮哥哥打回去 。
本文插图
张玉环和小孙女 。
“家族情感很复杂”
“你们只看到了当时的场面 , 但是整个场面背后的情感是很复杂的 。 ”张保仁在提及当初第一次见到爸爸的反应时如是回答:“如果我们的见面重新再来一次 , 我也会那么做 , 我不后悔 。 因为我的母亲 , 真的为父亲付出了很多 。 ”张保仁说:“包括现在 , 在父亲回来之后 , 我们所有的儿孙都一直围绕在父亲这边 , 孩子们都是我母亲慢慢带大的 , 但是在她那边 , 就只有她一个人 , 我可以想到 , 她的情绪多少还是会有些失落 。 ”张保仁告诉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 希望可以帮他转达给所有人 , 对于他们家庭中的个人 , 请不要再过多干涉 , 因为他们家人之间欠缺的沟通还需要慢慢弥补 。
张玉环对儿子 , 以及前妻的理解也正在一步步加深 。 他意识到 , 这二十多年里 , 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还有很多 。 采访时 , 有一位采访人员告诉他 , “你知道吗?宋小女说 , 你欠她一个拥抱”“宋小女说 , 你的赔偿款她一分不要”……对网络世界一无所知的张玉环当即便有些发愣 。
推荐阅读
- 玉环|张玉环无罪归来十日:学手机电脑 感觉自己像个废物
- 张玉环等案的定性表述
- 张玉环有罪
- 张玉环儿子:“从监狱出来,他更像一个孩子”
- 金来财经|张玉环要求给俩儿子安排就业,这样的要求合适吗?
- 政府|张玉环要求政府给两个儿子安排工作?儿子回应
- 帮张玉环找到那只刑讯逼供的狗
- 《红颜祸水》
- 张玉环案
- 张玉环案背后:一个村庄的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