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田书院|【书里画外】 贾平凹对我说:“给你妈写,行!写个啥?”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书里画外】 贾平凹对我说:“给你妈写 , 行!写个啥?”
砚田书院|【书里画外】 贾平凹对我说:“给你妈写,行!写个啥?”
本文插图

去见贾平凹的那个晚上 , 我决定宿在西安半坡 , 第二天再去他家 。 一是看看住在这里的姐姐 , 二是我曾经带着一家老小在这里做生意打拼过 , 总有一种怀旧感牵扯我故地重游 。
在半坡十字的人群中 , 多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打工族 , 他们穿着冒着热汗的衣服 , 衣服散发着汗水尘土味儿 , 一个个都端着一老碗硕大的拌面 , 手上还拿着一个馒头 , 风扫残云般地吃着 , 吃的是那样香 , 那样的大刀阔斧 。 他们每个人都提着一个像水桶一样泛黄的塑料水瓶 , 脖子上搭了着一条湿湿泛黑的一直流水的毛巾 。 渴了 , 一仰脖子 , 半桶水就不见了 , 热了 , 顺手一擦 , 毛巾就能拧出来水 。
人群里男的大多光着膀子 , 穿着大裤衩 , 流着热汗 , 说着有点粗偶尔带点黄的话 , 女的或者围成一堆, 或者站成一-排 , 双手抱在胸前 , 缩着身子 , 松散的头发下一双眼睛咕噜咕噜地转 , 左右顾盼地打量着路人想早点找到活路 。 他们像从农村飞进城市的麻雀 , 为了一家的生计 , 机敏地穿梭在高楼大厦和城市的街巷里 , 随时捕捉着觅食的时机 。 看看这最底层的社会 , 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 , 往往能医治我们盲目乐观和不知足的心理 , 然后居安思危 , 少唱高调 , 脚踏实际前行 。
晚上 , 我是迷迷糊糊睡着的 。 第二天一大早 , 我和朋友在西大街桥梓口会面 。 朋友面授心机 , 让我见到贾平凹后抓住时机开口 , 争取如愿以偿 。 我们导航到贾老师的住处 , 下车后竟感觉天上飘起小雨 , 只是雨丝很细 , 很密 , 不像是下在身上的 , 而像是敷在肌肤上一样 , 有丝丝凉意 。 提着东西刚走到小区门口 , 一个举止端庄的保安向我们抛出了一组颇有哲学意味的盘问:
你是谁? (姓名)
从哪儿来? (原址)
到哪里去? (找谁)
这三句精短的提问让我着实领教到了贾平凹住的小区的保安就是不一般 。 你看嘛 , 这三句话句句都是哲学经典 , 连在一起就是一部深奥的哲学问题 。 我听说北大清华的保安很多都考上了硕士、博士研究生 , 贾平凹小区的保安经常见全国各地作家们来拜访 , 文学青年来朝圣 , 粉丝们来签名 , 时间一久 , 也会也被这样的文学氛围熏陶成了作家保安 。 我迎着保安睿智的目光 , 回答了他抛出的哲学命题后 , 保安一边为我们开门 , 一边说:“一看你们拿的书 , 就知道是找贾平凹的客人 。 “这时候 , 我才看见保安脸上起了悦色 , 面色也渐渐地可爱生动起来 。
砚田书院|【书里画外】 贾平凹对我说:“给你妈写,行!写个啥?”
本文插图

见了老家人自然要聊一点老家的事 。 作为商洛人 , 贾平凹的商洛情结让他一直关心故乡弄文学的人 , 也关注文学青年的进步 。 老家的活动想让他帮个忙 , 出个场 , 他总是像给家里帮忙一样热心 。 像商洛作家陈仓、董发亮、鱼在洋、王卫民、吕学敏、南书堂、李雨善、芦芙红、徐祯霞等 , 贾老师都不时提及 , 说着他们各自取得的成绩 , 而且还特别说起新生力量陈年喜、陈斌等人 。
说起陈斌 , 贾老师说他头脑思维开阔 , 上手快 , 好好地学习修炼是会有成绩的 。 但是写评论也要注意 , 文学批评一定要客观公正 , 批评错了就等于给好人判错了刑 , 不但伤害人的感情 , 还会给人家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困顿 。 所以 , 写评论虽然不能一团和气 , 尽捡好听的说 , 相互吹捧 , 但也一定要拿捏准确 , 言之确凿 , 要出于对文学神圣的爱和完全负责的态度谨慎行文 。 只要不是性质问题 , 最好不要看到一个小问题、小失误就抓住不放 , 当成大问题口诛笔伐 。 表扬使人进步 , 莫看小孩都爱听表扬的话?生活里的主流还是要多表扬 , 多鼓励 , 这样弄文学的人才会有劲儿 , 才会有热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