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砚田书院】 八佰壮士向死而生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砚田书院】 八佰壮士向死而生
壮士|【砚田书院】 八佰壮士向死而生
本文插图

文字 |「誰最中國」
圖片 |「來自網絡」
首圖 | 「《八佰》」
备受关注又历尽曲折的电影《八佰》终于上映了 。
对这部影片的评价 , 见仁见智 。 其实并不令人意外 。 因为它所表现的那场战役 , 从来没有被停止过议论 。
一支420余人的中国孤军 , 对外宣称800人 , 面对日本军队一波又一波的火力 , 以上海四行仓库为固守据点 , 以寡敌众 , 四天四夜 , 死守不退 。
副团长谢晋元下令:与最后阵地共存亡 , 四行仓库就是最后的埋骨之处 。 当敌军企图爆破铁门和墙体时 , 一位年轻的中国士兵在身上捆满手榴弹 , 拉开导火索 , 从五楼纵身跃下 , 与敌人同归于尽 。
战斗鼓舞着苏州河对岸的市民 。 15岁的姑娘杨惠敏 , 冒着战火 , 把一面旗送入守军阵地 。 第二天 , 曙色微茫 , 旗帜顺着竹竿从屋顶升起 , 军人肃立敬礼 , 没有奏乐 , 只有零星几声冷枪 , 外面是即将发动新一番进攻的敌人……
壮士|【砚田书院】 八佰壮士向死而生
本文插图

战场的细节 , 永远比文字来得壮烈 。 历史的真相 , 也永远比文字更难理解 。
对于“八百壮士”的守卫战 , 很多人持有质疑:这次战斗的部署 , 是否是一次错误?这场战役 , 对抗日战局究竟起了多大作用?以及 , 那些军人 , 是否取得了好的战果 , 死得又是否值得?
有的时候 , 冷静客观地分析利害 , 不啻于一种残忍 。 回到历史现场 , 壮士们没有多少选择 。 八百血肉之躯 , 能深深扎进民族记忆里 , 其意义 , 必然不在于战斗策略、规模或是胜负 , 而更在于一种足以激励整个国家的精神 。
壮士许国 。 八百人的必死之心 , 激愤起中国人求生的力量 。 壮士宁死 , 向死而生 。
壮士|【砚田书院】 八佰壮士向死而生
本文插图

壮士|【砚田书院】 八佰壮士向死而生
本文插图

英武之士 , 历来引人敬佩 。 人们用不同的称谓 , 侧重于不同的品质:侠士 , 在于风骨;义士 , 在于节操;壮士 , 在于悲情 。
壮士勇敢 , 捐躯赴国难 , 视死忽如归 。 壮士豪迈 , 不论成功失败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甘愿舍生取义 。
有壮士的地方 , 就有慷慨悲歌 。 每一个壮士的故事 , 都有一个悲剧的内核 。
壮士|【砚田书院】 八佰壮士向死而生
本文插图

图片 | 《八佰》
“风萧萧兮易水寒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荆轲告别燕太子丹 , 上路的时候 , 其实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结局 。 他孤独地去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义无反顾 , 用死来成全志向 , 名垂后世 。
“昔田横 , 齐之壮士耳 , 犹守义不辱 。 ”田横率五百门客守岛 , 为保全部下 , 又不甘称臣受辱 , 遂横刀自刎 。 五百士得知田横死讯 , 也集体自杀 。 田横高节 , 门客慕义 , 用死来践行的 , 是至高的追求 , 亦是最后的底线 。
生而何欢 , 死而何惧 。 壮士 , 从不退让 , 从不妥协 , 甘为理想而死 。
壮士|【砚田书院】 八佰壮士向死而生
本文插图

图片 | 《荆轲刺秦王》
不知从什么时候 , 我们开始忌讳谈死 。
当心灵变得混杂 , 我们太容易用功利的眼光去看待英雄的名节 , 用苟且的方式去评价一个壮士的抉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