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黑色迷你裙|善良的你,可能不是社会的维护者……

因为我们的善良太过“无知” , 脱离了社会现实 。
什么是善良?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是这样讲的在这个讲究实力和和利益的社会中 , 道德被置之脑后 , 善良 , 鲜有人谈起 。
什么是善良?有人说善良是不遗余力地帮助别人 , 有人说善良是在不触犯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 有人说善良就是维护规则 , 不侵害他人 。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善良没有标准答案 , 或许接下来的这个故事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
海因茨先生的妻子患病急需药物 , 成本只要200元的药物的标价竟为2000元 。 常年的疾病已经耗尽他所有的积蓄 , 他费尽千辛万苦却向亲友借贷了1000元 。 尽管他保证余款以后会补齐 , 然而店主拒绝了把药物卖给他 , 称其卖药只为赚钱 。 海因茨先生迫不得已的情况下 , 只能选择撬窗偷药救妻子 。
柯尔伯格要求被试者对海因茨先生偷药的行为进行评价 , 并对自己提出的“对与错”的评价阐释原因 。 通过测量72个10-26岁孩子的道德判断 , 1969年 , 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将儿童对道德的认知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水平 , 六个阶段 。
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阶段的孩子没有一定的是非观是 , 他们普遍认为受到别人批评的行为就是错误的 , 所以偷药这种会受人指责的行为就是错误的的行为 。
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的孩子认识到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就是正确的好的行为 , 所以孩子认为偷药的行为是对的 , 因为海因茨先生不仅拯救了自己的妻子 , 也消除了自己的痛苦 。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的孩子认为遵守法律法规 , 维护社会的秩序就是好的 。 所以“偷药”这种破坏法律的尊严的行为是错误的 , 需要坐牢的 。
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的孩子认为只要动机是善良的 , 由此引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 所以这种出于救人的目的行为是善良正确的选择 。
这个故事是虚构的 , 但是每个人的反应是真实的 。 通过道德两难的故事我们明白 , 个体对道德的认识是有一定的形成过程的 。 虽然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发展论”划分了一定的年龄阶段 , 但这不是绝对的 。 有的人可能永远停留在第一个水平 , 有的人处于了第二水平 , 也有的人到达第三水平 。
如果你是海因茨先生 , 你会选择去偷药吗?你觉得这是善良的行为吗?
就像道德两难的故事 , 很多人会认为药店老板的做法不厚道 , 药品的价格太过昂贵 , 为了盈利不择手段 , 他站在了善良的对立面 。 而对于海因茨 , 我们觉得他虽有错 , 但是是值得同情的 。
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 , 偷窃东西就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 虽然你救助了一个人 。 法不外乎人情 , 但不能因为一个人而轻易开了法律的先例 。
然而 , 中国法律规定在没有取得中国进口药品销售许可的情况下 , 即使是真药 , 也会被当成“假药”处理 。
2013年11月份 , 陆勇被抓获 , 一个多月后 , 检察机关以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销售假药罪将陆勇批准逮捕 。 2014年3月 , 陆勇被取保候审;2015年1月 , 被再次逮捕 。 2015年1月 , 陆勇获释 , 因为他未从中获利 。
这样的一个结果是几百上千名白血病人的上书请求 , 是检察机关人员共同商讨出来的 。 如果没有大家的请求和法理的宽容 , 或许现实中的陆勇也会像电视里的程勇一样进入监狱 。
而持有不一样看法的这群人可能会对社会产生怀疑 , 但也正是这一群人推动着社会不断向更好的方向前进 。 陆勇的行为推动着中国医药制度的改革 , 也促进了检察机关司法理念和执法观念的转变 。
结语柴静在《看见》中说过这么一段话:“宽容不是道德 , 而是认识 。 唯有深刻的认识事物 , 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宽谅 , 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 ”
善良也是如此 , 要建立在对自己、对他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上 。
能够认清自己是属于哪一个水平哪一阶段的人 , 是否有能力处理别人发出的求助 , 是否能够承受自身的善良所带来的危险 , 可能是别人的嘲讽 , 讥笑或者是肉体上的攻击 , 是否有信心推动这个社会道德的发展 。
如果做不到这样的善也没有关系 , 拿出自己拥有的善良 , 为这个世界带来一点温情 。 作家梁晓声曾说:“善良不是刻意做给别人看的一件事 , 它是一件愉快并且自然而然的事 , 就像有时候 , 善良就是为了心安理得 。 ”
【我的黑色迷你裙|善良的你,可能不是社会的维护者……】为了自己 , 我们也可以善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