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高原上的梦想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高原上的梦想
光明网|高原上的梦想
本文插图

【光明网|高原上的梦想】说起珠穆朗玛峰 , 世人都会感叹其雄伟壮丽、巍峨高耸的身姿 。 连绵雪山 , 褐色群岩 , 高原的雄风呼啸吹过 , 留给人苍茫壮阔、高寒冷峻的印象 。 而珠峰脚下 , 有一个人 , 用坚定实干 , 带领当地百姓创造出一片火热的生机 , 为这方高原沃土 , 染上另一番奋进的色彩 。
他是阿旺久美 ,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扎西宗乡托桑林村的党支部书记 。
扎西宗乡是珠峰脚下有三十个行政村的高海拔乡 。 冬季 , 那雄伟壮丽的巨大山峰经常一览无余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登山英雄首次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顶之后 , 这里就成为从北坡攀登珠峰的必经之路 。
世界第一高峰 , 名声远播四海 , 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 。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 珠峰迎来了旅游和登山热 , 也为扎西宗乡的乡亲们带来奔小康的金饭碗 。 为登山旅游服务的旅游合作社 , 经营范围涵盖牦牛托运、出租帐篷 , 全乡许多村子都有份 。 淡季 , 山脚下的村子也一样热闹非凡 , 家庭旅馆、甜茶馆、藏餐馆 , 家家宾客盈门 。
旅游热带富了托桑林村 , 却也带来管理和服务的难题 。 游客越来越多 , 住宿等相关配套如何跟进 , 如何为前来的登山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 成为一个待解的课题 。 这其中最重要的 , 就是做好珠峰大本营周边的配套管理 。
珠峰大本营 , 位于海拔五千二百米的位置 , 与珠峰峰顶的直线距离约十九公里 , 是攀登珠峰的第一站 。
阿旺久美是扎西宗乡的能人 。 从全乡各村成立合作社以来 , 他牵头管理着全乡在珠峰大本营的五十八顶帐篷 , 每年要在大本营待半年以上 。
上世纪九十年代 , 一些村民开始把供游客住宿的帐篷和可移动商铺开到了登山大本营前 。 那时候 , 游客可以直接步行到海拔六千多米的登山专业营地 。 如今珠峰大本营 , 已经回迁到了绒布寺前方圆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台地上 。 每年的登山季和旅游季 , 人来人往 , 川流不息 。 在五十八顶帐篷和绒布寺的旅馆里进进出出的人们 , 怀揣着共同的攀登愿望 , 在这里多则停留三四天 , 少则一晚上 。
为了做好服务工作 , 乡党委成立了大本营临时党支部 , 阿旺久美任临时党支部书记 。 党支部由十多名党员组成志愿服务队 , 对进山的人员进行登记 , 叮嘱登山者不要到危险的地方 , 帮助他们解决伤病、缺氧等问题 。 一天晚上 , 大本营周边狂风大作 , 许多旅客的衣物被狂风刮起 , 四下散落 , 接着下起大雨 。 面对突发情况 , 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几乎一夜没有合眼 , 通宵忙碌 , 全力寻找 , 直到把所有旅客的东西全部找齐 。
在海拔超过五千米的地方 , 有的人会因身体状况变化产生情绪的波动 。 一天晚上 , 一对夫妻突然在帐篷里大声争执起来 , 周边的客人一时束手无策 。 阿旺久美得知 , 立即赶过去 , 对他们好生相劝 , 耐心开导 , 辅以吸氧、喝葡萄糖等 , 让他们的情绪渐渐平稳下来 。 在场的人为他及时果断的处理竖起大拇指 。
伴随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 天南海北的游客带来很多新的视角、新的观念 , 对珠峰脚下的农牧民们都有深刻的影响 。 阿旺久美也在这样的历练中越发干练了 。
好的住宿 , 离不开好的环境 。 阿旺久美意识到 , 要让珠峰大本营的服务赢得良好口碑 , 必须要有好的环境 。 于是 , 阿旺久美利用大本营回迁的机会 , 按照乡里的部署 , 带领大家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程 。
成立生态合作社 , 用牦牛运输的分红购买食用油、厨房用品、洗衣粉、挂面等 , 鼓励大家用捡来的垃圾兑换积分 , 然后换这些用品 。 从五千二百米到六千五百米 , 牦牛运输队运进去多少东西 , 就要运出来同样重量的垃圾 。 今年 , 在乡党委的带领下 , 阿旺久美和周边的乡亲 , 在珠峰脚下来了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 让珠峰周边的环境卫生有了极大的改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