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鼎|他身后,是贺兰山东麓的葡萄园——记葡萄专家李玉鼎( 二 )


走在葡萄园间 , 干活儿的农民跟李玉鼎熟络地打招呼 。
“我们就住在附近的闽宁镇 , 都是从西海固地区搬迁来的 。每天早上5点多一起坐中巴车来上班 , 下午一点多干完回家 。平均下来一个人一天能挣100元左右 , 现金当天结算 , 比在老家种地好多了 。”来自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木兰村的移民群众马占贵说 , 刚出来打工的时候 , 村民们一点经验也没有 , 李玉鼎教他们修剪、整形 , 现在个个都成了好“把式” 。
如今的贺兰山下 , 酿酒葡萄产业为周边农户及生态移民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 , 工资性收入约9亿元 , 当地农民收入的1/3来自葡萄产业 。
退休后 , 李玉鼎担任宁夏葡萄产业协会副会长兼专家组组长 。十多年来 , 他带领课题组奋力攻关 , 研发出葡萄越冬防寒防霜保护仓 , 于今年5月通过现场验收 。专家认为 , 该项研究开创了中国北方葡萄越冬防寒、防霜和节水灌溉的新途径 , 实现了酿酒葡萄种植与生态保护双赢 。
与果农建立深厚情谊
7月21日下午 , 忙完葡萄园的活儿 , 李玉鼎搭乘我们的采访车返回银川市区 。途经银川市西夏区八一车场公交站时 , 他特意嘱咐在那儿停一下 , 他要到站台上看看102公交车的途经站点 。
“我看这趟车是不是经过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 葡萄园务工的一个农民患了胃病 , 拖了好久了 , 我得帮她找个医生看看 。”李玉鼎说的是银川市西夏区昊苑村村民田拴秀 。田拴秀常年在葡萄园打工 , 这段时间 , 她好几次请假没来上班 。李玉鼎经打听得知田拴秀生了病 , 在几个地方看了都没啥效果 , 李玉鼎热心地联系老朋友、原宁夏医学院院长孔繁元 , 请他帮忙推荐个医生为这个农民看病 。
田拴秀夫妇从贺兰山脚下的村庄乘坐公交车到医院得两个小时 。次日清晨 , 李玉鼎早早起床 , 从市区乘坐最早的一班公交车到医院 , 先帮田拴秀挂上了号 。看完病的田拴秀感动得满眼泪花:“多亏李院长帮我联系医生 , 又带我看病、抓药 , 他对我们农民真是好 , 我们一家子都感激他 。”
“银川市永宁县李俊镇金塔三队有个农民叫张振邦 , 当年我和他共同培育出了一穗7.6公斤的葡萄 , 品种是里扎马特 , 创了纪录 , 对宁夏葡萄新品种的推广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固原移民到农垦玉泉营农场二队的叶红强 , 是我一个学生的哥哥 , 日子过得很艰难 。我就想通过手中的技术 , 帮他把日子过得好一点 。我教他种葡萄 , 种好了又遇上卖难 , 就帮他联系地方卖 , 卖不完就教他酿酒 。现在好了 , 他每年的收入都稳定在10万元以上 。”李玉鼎说 。
近年来 , 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格局和葡萄种植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新华村 , 过去都是一家一户一个葡萄园 , 农户种好葡萄再卖给企业酿酒 。如今 , 企业规模化标准化建园成为酿酒葡萄种植的主要形式 。但李玉鼎发现 , 村民们邀请他去讲课的热情更高了 。村民都说:“虽然现在自己不种葡萄了 , 但到葡萄园打工的技术要求更高了 , 懂技术的工人每天能挣150元 , 没有技术才挣80元 , 差距大得很 。”
新中国成立前 , 李玉鼎的爷爷就带着一家人从山东搬到了北京 。他的很多亲人都在北京生活 , 儿子也在北京工作 。但即使退休之后 , 他也没舍得离开贺兰山东麓的葡萄园 。已是耄耋之年的李玉鼎耳聪目明、步履轻快 , 依然用知识丰富着人生的厚度、以行动践行着青年时代的初心和志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