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 WH-1000XM4 体验:充电 10 分钟播放 5 小时,降噪依旧强( 二 )


像是降噪、续航、耳机单元配置、操作模式以及技术支持 , WH-1000XM4 和 WH-1000XM3 几乎没有什么大变化 。 看来 , 索尼这次的更新目的也只是想进一步打磨 WH-1000XM3 的交互 , 尽可能将耳机的质感和体验都变得更精致和顺心一些 。
体验起来 , 跟上一代有什么差异
尽管参数上没有太大变化 , 两代的核心配置也几乎一致 。 这样看起来 , WH-1000XM4 跟 WH-1000XM3 在账面上似乎也没有什么变化 。
但是 , 耳机上的细微改动 , 声音、降噪算法的变化 , 其实也会影响到耳机的整体表现 。 两者之间差之毫厘的配置 , 或许在索尼作用下 , 会有不一样的表现 。
带着这个疑问 , 我们也对 WH-1000XM3 和 WH-1000XM4 进行了对比测试 , 看看两者在佩戴、操作、连接性能、降噪以及声音表现上 , 会有哪些差异:

  • 佩戴
自 WH-1000XM3 开始 , 索尼用上了新的头樑设计 。
这款头樑会在顶部结束的两端收缩 , 这样的设计能够让耳机戴起来会变得更加紧凑 , 耳朵和头上的部分会压得更近 , 提升贴耳咁 , 提升耳机的隔音效果 。
|索尼 WH-1000XM4 体验:充电 10 分钟播放 5 小时,降噪依旧强
本文插图

这个设计后续也延续到其他索尼头戴式耳机上 , WH-1000XM4 也继承这个设计 , 搭配这次调整后变得更加贴耳的耳棉 , WH-1000XM4 佩戴时的隔音效果也会比 WH-1000XM3 好一点点 。
与此同时 , 耳棉也比 WH-1000XM3 的更柔软 。 虽说耳机做得贴耳的话会增加耳朵的压力 , 但 WH-1000XM4 的耳机也有不错的缓冲效果来缓解压力 。 所以 , 这一部分的佩戴其实还算舒服 。
但是 , 头梁收窄的设计依旧保留了上一代的问题 。
|索尼 WH-1000XM4 体验:充电 10 分钟播放 5 小时,降噪依旧强
本文插图

面对头部尺寸比较大的佩戴者 , 头梁两端的压力依旧会压在头顶的固定两点上 。 虽说耳机的缓冲带也比较松软 , 索尼也把 WH-1000XM4 做得比 WH-1000XM3 轻巧一点 , 但如果耳机还是带得比较紧的话 , 压力的问题依旧存在 , 不管是 WH-1000XM4 还是 WH-1000XM3 都没有太大差异 。
如果想缓解头顶部分带来的压力 , 我个人建议来是适度延长下耳机的长度 , 这样会让耳机佩戴变得舒适一点 , 佩戴时间也可以再长一点 。
  • 操作
目前 , 索尼这套触控操作模式已经是业界中比较常见的方案 , 而索尼依旧也把耳机的触控块做到了右侧耳机上 。
只要用户之前用过其他相类似的索尼耳机 , 就能够轻松快速上手 。
|索尼 WH-1000XM4 体验:充电 10 分钟播放 5 小时,降噪依旧强
本文插图

【|索尼 WH-1000XM4 体验:充电 10 分钟播放 5 小时,降噪依旧强】▲ 左:WH-1000XM4 , 右:WH-1000XM3
另外 , 索尼在 WH-1000XM4 的左耳也保留了 NFC 模块 。 和 WH-1000XM3 平滑的标志相比 , WH-1000XM4 上的 NFC 标志有坑纹 。 用户在没有脱下耳机的情况下 , 大概也可以感受到模块所在的大概位置 , 盲操作配对也可以方便一点 。
不过 , 这个标志并不大 , 坑纹其实也没有带来太大作用 。 所以如果想真正实现快速配对 , 减少播放设备和耳机之间不必要的摩擦 , 那还是把耳机脱下来配对会更加方便 。
交互方面 , 加入了佩戴监测的 WH-1000XM4 会比前代聪明一点 。
|索尼 WH-1000XM4 体验:充电 10 分钟播放 5 小时,降噪依旧强
本文插图

只要耳机检测到佩戴状态的变化 , 就可以进行佩戴状况的控制 。 简单一点说就是在播放的状态下 , 摘下耳机就会暂停 , 带上就会继续播放 。 而且 , WH-1000XM4 的响应比较灵敏 , 脱下到带上的动作也可以快速响应 。 对于经常需要脱下耳机交流 , 或者是经常放下耳机但忘记关闭音乐的人 , 这是一个很方便且节省电量的功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