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 WH-1000XM4 体验:充电 10 分钟播放 5 小时,降噪依旧强( 四 )


|索尼 WH-1000XM4 体验:充电 10 分钟播放 5 小时,降噪依旧强
本文插图

降噪的舒适度方面 , WH-1000XM4 和 WH-1000XM3 之间没有太大差别 。 在耳机的默认设置下 , 佩戴者依旧能够感受到一些降噪效果 , 压力有一定的存在感 , 但对佩戴疲劳度没有太大的影响 。
要是你之前已经习惯了 WH-1000XM2、WH-1000XM3 等强降噪的耳机 , WH-1000XM4 也不会让你觉得太难受 。
环境声方面 , WH-1000XM3 和 WH-1000XM4 透过外置麦克风模拟出来的声音其实也很自然 。 在风机和部分声音的还原上 , WH-1000XM4 其实会比 WH-1000XM3 更真实一点 , 那种来自麦克风的数码味更少 , 听起来不会那么「别扭」 。
|索尼 WH-1000XM4 体验:充电 10 分钟播放 5 小时,降噪依旧强
本文插图

同样地 , WH-1000XM4 也支持 WH-1000XM3 有的 20 级可控降噪技术 。 用户只要打开 Headphones Connects App , 就可以对降噪模式进行控制 , 也可以针对现场的语音环境进行优化 , 降噪功能也是挺齐全的 。
就降噪而言 , WH-1000XM4 会比 WH-1000XM3 做得更细致 。
虽然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强度差异 , 但 WH-1000XM4 能够输出一个更舒服的降噪效果 , 这种也算是一种优化 。 要是索尼能把 WH-1000XM3 遗留下来的底噪等小问题解决了 , WH-1000XM4 的降噪表现就更完善了 。

  • 声音表现
声音方面 , WH-1000XM4 依旧采用了配备 LCP 镀铝液晶分子振膜的 40mm 动圈单元 。
根据之前的体验 , 这款单元的效果能够在进一步提升耳机的解析力 , 声音的细节、厚度和饱满程度处理也有会有进步 , 对整体表现提升也有帮助 。
|索尼 WH-1000XM4 体验:充电 10 分钟播放 5 小时,降噪依旧强
本文插图

此外 , HD 降噪处理器 QN1 采用了 32 位音频信号处理技术 , 同时也集成的数模转换器和模拟功率放大器使耳机实现出色的信噪比和低失真带来出色的音质表现 。 这对于支持 LDAC 这种高规格传输编码的 WH-1000X3 和 WH-1000XM4 来说 , 也能提升耳机的声音表现 。
就声音的硬件配置来看 , WH-1000XM4 和 WH-1000XM3 两者也保持了基本一致 。 所以两款耳机有大致相同的听感 , 其实也是理所当然的表现 。
|索尼 WH-1000XM4 体验:充电 10 分钟播放 5 小时,降噪依旧强
本文插图

实际上 , WH-1000XM4 的声音倾向也和 WH-1000XM3 一样 。 耳机声音有足够的厚度 , 保持低频弹性的同时也做好了较为圆润的包裹 , 让鼓点听起来足够饱满 , 整个环境也有足够的包裹 , 不会有明显的干涩感 。
人声方面 , WH-1000XM4 的表现也算突出 , 歌手和背景之间不会有混在一起的尴尬 。 仔细听也能发现 , WH-1000XM4 的人声不松散 , 听者也能够明确歌手的展位 , 不会有明显的前倾或后置的感觉 。 人声的过渡也自然 , 也不会出现干涩感 , 声线入耳还算舒服 。
|索尼 WH-1000XM4 体验:充电 10 分钟播放 5 小时,降噪依旧强
本文插图

当然 , 这些声音表现其实 WH-1000XM3 也能够实现 , WH-1000XM4 也只不过把它们都延续下来而已 。
毕竟 , 在算法、处理芯片、传输编码以及单元都没有大变化的前提下 , WH-1000XM4 拥有和前代高度相似的声音表现也是合理的 。 另一方面 , WH-1000XM3 的声音表现也很值得肯定 , WH-1000XM4 能够把它继承下来 , 也足够了 。
升级?不升级?
总的来说 , WH-1000XM4 依旧是一款定位在旗舰级降噪耳机第一梯队的产品 , 它和 WH-1000XM3 一样 , 仍然是你的「旗舰之选」 。
然而可能也会有人觉得 , 1000XM4 只是「站在前人肩膀上挤出来的牙膏」 , 只有交互上的优化 , 和在技能上有重大突破的 WH-1000XM3 比起来 , WH-1000XM4 的小优化、轻升级也被比了下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