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力量|榆林,绿色版图在延展(小康路上绿色力量)
文章图片
榆林市靖边县的西草滩湿地公园(摄于2019年8月16日)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陶 明摄
核心阅读
林木覆盖率从0.9%增加到34.8% , 沙化土地治理率达93.24% , 曾被黄沙包围的榆林 , 千年沙地终于变为绿洲 。
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当地人民持续的接力、科学技术与奋斗精神的结合、生态与经济的并重 , 让榆林变得更加美丽 。
从飞机上俯瞰 , 绿是这里的主色调:2248万亩葱郁的绿林 , 将连绵起伏的毛乌素沙地拥入怀中 。 只有间或出现的深深浅浅的轮廓提示着 , 这里曾有过沙漠的印痕 。
新中国成立初期 , 榆林林木覆盖率只有0.9% , 流沙面积达860万亩 。 如今 , 这里林木覆盖率达34.8%、沙化土地治理率达93.24% , 使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 , 年入黄泥沙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13亿吨减少到现在的2.9亿吨 。
再苦再累也不怕 , 就怕白干啊
一觉醒来门都被沙子顶住了 , 得从窗子爬出去挖走门口的沙 , 才打得开家门 。 说这话的是今年64岁的席永翠 , 她是声名赫赫的榆阳区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的一员 。
1974年 , 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姑娘组建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的前身长城姑娘治沙连 , 开启了治沙造林的征程 。 46年来 , 一代又一代治沙姑娘接力征服沙漠 , 改善生态 。
榆林 , 曾被黄沙包围 。 在榆林林业展览馆 , 手指着上世纪50年代流沙堆积榆林旧城墙的老照片 , 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白云国向采访人员说起当年的情形:郊外就是寸草不生的流沙 , 吞噬农田 , 成了榆林生存发展的障碍 。
1974年5月 , 治沙女民兵们响应植树造林 , 绿化祖国的号召 , 来到补浪河黑风口安营扎寨 , 搏战风沙 。 席永翠是治沙连第二任指导员 。 她说 , 永翠这个名字寄托着父母对改变家乡面貌的期冀 。
最苦的是啥?采访人员问 。
再苦再累也不怕 , 就怕白干啊!席永翠说 , 沙暴一来 , 刚栽下的嫩树苗全被埋进沙里 , 那可是姑娘们几十天的劳动成果 , 我们那时候都顶着一口气 , 立誓不治好这沙不出嫁!
席永翠26岁成家 , 是治沙连里最晚嫁人的姑娘 。 她的丈夫也到了治沙连 , 开拖拉机 。
这就是‘洒尽全身千滴汗 , 浇灌荒沙一片绿’的劲儿!席永翠的侄孙女席彩娥是个90后 , 是治沙连现任连长 。 姑奶奶席永翠与战友们如何与风沙搏斗 , 让昔日寸草不生的茫茫黄沙地长出绿树青草鲜花的故事 , 她听父亲讲过一遍又一遍 。
治沙连建连至今 , 累计推平沙丘800多座 , 营造防风固沙林带33条 , 修筑饮水渠35公里 , 给14425亩荒沙披上了绿装 。
如今 , 毛乌素沙地榆林境内 , 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半固定 , 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建成 。 2019年11月 , 榆林市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 。
治沙造林得依靠科学技术
【绿色力量|榆林,绿色版图在延展(小康路上绿色力量)】治沙攻坚克难既靠毅力靠韧劲 , 也离不开科学技术 。 在榆林最北的神木市 , 锦界镇圪丑沟的长柄扁桃经济林已结出幼果 。 2002年 , 张应龙放弃北京的外企高管职位回到老家神木 , 在毛乌素沙地承包了42.8万亩荒沙 。
说张应龙是个树痴并不为过 。 他爱种树 , 栽下的树数不清有多少棵 。 返乡伊始 , 他脑中就紧绷着一根弦:光凭蛮干不行 , 治沙造林得依靠科学技术 。
中国科学院院士邵明安是毛乌素生态试验站的首席专家 , 在他的影响下 , 张应龙从一个门外汉逐渐变成了科学治沙的专家 。 治沙的关键就是保水 。 管得住沙、保得住水 , 树木成活率就高 。 张应龙说 。
张应龙先后与中科院地理所、中国林科院、中国农科院以及国外的科研机构展开合作 , 围绕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等课题 , 在自己承包的荒沙区进行开发研究 。
张应龙种树有妙招 , 不浇水也能活 。 他的妙招来源于邵明安的科学研究 。 邵明安通过多年研究 , 发现了毛乌素沙地的生态密码 。 关键就是通过保持植被生长和土壤供水能力的平衡 , 保水减少蒸发量 。 邵明安告诉采访人员 , 他们的主要方法是选择在7—9月多雨季节 , 在植树时预留的树坑中覆盖10厘米厚的干沙 , 以减少蒸发 , 实现保水效果 。
正是这项技术 , 为张应龙造林解决了关键一环 。 经过多年努力 , 张应龙承包的42.8万亩荒沙变成了森林、牧场和良田 。
新世纪以来 , 榆林相继推广樟子松‘六位一体’造林、沿黄土石山区石洼造林、滴灌节水、冻土栽植、营养钵育苗等适用技术 , 实行科技推广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 。 白云国说 , 榆林开展樟子松嫁接红松科研项目 , 培育红松嫁接苗7万多株;开展红枣降高塑形 , 红枣的优果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70%;开展灌木饲料加工利用研究 , 柠条、紫穗槐等饲草类灌木目前已成为农民养羊、增加收入的重要资源 , 有效解决了林牧矛盾 , 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共同提高 。
推荐阅读
- 扶贫:五哥放羊,榆林小曲48花儿为何这样红
- 不能忽视跃前一退的力量
- 冰雹|陕西省榆林市发布冰雹橙色预警2020-08-28
- 西固|兰州西固:齐聚各方力量向市民发出文明创建“邀请函”
- 工行海南分行开辟绿色通道为自贸港客户提供高效服务
- 你也许对我国“吃瓜群众”的力量一无所知
- 智酷实讯|未来人居缔造健康舒适、绿色环保人居空间
- 环球军事时报|为两栖舰队补充力量,解放军用民船改直升机母舰受关注
- 反击美国制裁 ,中国稀土是王牌吗 ?
- 绿色技术|哈密高新区引进优势企业和先进工艺,加大绿色技术、工艺研发力度 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