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江南乡村,叫人无法不爱!( 四 )


一年后 , 30家农户被评为星级示范户 。 如今 , 各家的庭院变成村里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线 。
“我家最大的优势是旧物改造 , 这些花盆都是我公公用废弃的罐子改造的 , 上面的纹路是他自己切割出来的 。 ”周敬敬指着院子里的花介绍 , “小汽车是我孩子玩剩下的 , 变成了花架 。 ”
在美丽庭院评选的第一名家里 , 采访人员看到了白雪公主雕像 , 看到了精心设计的喷泉 , 错落有致中西合璧 , 让人难以想象这是身处农村 。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 。 ”这是沈斌书记总结美丽庭院建设如此成功的原因 。 “前期进行试点 , 后期引入社会力量 。 借助吴江区蓝天环保志愿者协会开展标准制定、动态评级、绿植奖励、技能培训等 。 只有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 , 才能促进公益服务和社会服务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 ”
这个江南乡村,叫人无法不爱!
文章图片

开弦弓村美丽庭院建设过程 开弦弓村供图
从村民自治 , 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 , 是社会分工的必然趋势 , 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 这个趋势在开弦弓村的改造中不止一次得到展现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专业的博士吴峰雪每次来就住在周小芳家的民宿 。 她是村里的驻村设计师 , 被专门聘请过来做乡村乡貌改善 , 主要承担一些房屋设计、建筑改造设计等工作 。 “我每次来都会住这间 , 村里给我留的 。 ”她说 。
除了村里主动请来的专业人士 , 江村也用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更多外地人把这当成家乡 。
刘豪兴教授近40年来 , 每年都来开弦弓村调研 。 而在离开弦弓村不远的震泽 , 也居住着一位上海生态人文摄影师孙晓东 。 孙晓东迷上震泽的生态已经5年了 , 爱上这里并且选择在这里安家 , 孙晓东解释说 , “因为这里乡村的发展有节制 , 规划得很好 , 顺其自然 。 ”最重要的是 , 他说“邻里那种亲切也能让我很好融入 , 这里就是我能想象的美好中国的样子 。 ”
从1936年 , 江村为世界所熟知 。 而今以开弦弓村为代表的江村 , 走过了84年的岁月 。
84年江村变迁 , 远不止我们看到的这些 , 但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全国江南农村所走过的道路 , 类似江村或超越江村的美丽乡村 , 在江南比比皆是 。
“望中不着一山遮 , 回顾平田接水涯 , 柳树行中分港汊 , 竹林多处近人家 。 ”这是宋代词人杨万里笔下的开弦弓村 , 一幅江南水乡的风情画卷 。
“美美与共 , 天下大同” 。 今时 , 走进江村 , 观察江村 , 读懂江村 , 我们也许能读懂中国江南 , 读懂中国乡村 。
来源:人民网 赵强 汪峥嵘 常红 董晓伟 吴纪攀 朱殿平 , 原题:《江村 , 中国乡村发展的时代样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