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眼|马谡,没斩好吗!!!( 二 )


 走眼|马谡,没斩好吗!!!
文章图片
马谡不上山,张郃可以上山绕,这山并不陡,马谡当路口下寨的话,就变成了被张郃四面围攻了,那就打成了2.5万对5万的消耗战。
而街亭当时到底有没有城,城是个什么样子都是个问题,哪怕到了现在,也没有城,只有村。
三国志只记载了马谡没有当路口下寨,但后来什么把地形图传回给诸葛亮,然后诸葛亮大骂之类的都是演义了。
至于说什么马谡认为自己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三国志里没记载这个内容。
而且这个地形根本跑不起来,北侧一下山就是河,南侧下山倒是没河,但看现场照片,坡到平地有个几米高的台阶,哪儿来的势如破竹的说法。
说白了这个地形就只能打烂仗拼消耗。
 走眼|马谡,没斩好吗!!!
文章图片
 走眼|马谡,没斩好吗!!!
文章图片
06
这个地方宽6公里,长十几公里,很多人想像中的马谡当道下寨就把路堵死了,实际上哪怕马谡当道下寨,2.5万人的营寨也截不断街亭。
网上有个辕门射戟的分析,吕布1200人,营帐半径大约90米。
马谡2.5万人,营帐半径大约450米,就算马谡立个空心圈,也就能挡住一公里多宽的位置。
马谡上山的意思是什么呢?
马谡上山其实是个投机取巧的主意。
张郃仰攻是肯定攻不上来的,而且张郃应该是带了不少骑兵的,上山仰拱,这些骑兵也就没用了。
所以大概率是张郃根本不会仰攻。
魏国需要的是让援兵进陇右,支援陇右还没投降的城池,但张郃不敢放马谡不管直接过去,万一刚进陇右就迎头撞上诸葛亮,那就全军覆没了。
马谡上山不等于就没水了,上山后还可以在山下取水的,要到张郃到了才会没水,但如果能坚持到诸葛亮到,那就相当于不费一兵一卒挡住了张郃。
等张郃等个十几天,然后山上修点儿储水的再坚持十几天,这不就拖了一个月了么?
2.5万人基本上全保存下来,完美。
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陇右很多城池直接投降了,在马谡看来,整个陇右应该是传檄而定,要不了几天。
然而从张郃进军的速度来看,简直是神速,诸葛亮正月才从蜀国出兵,张郃2月17日就已经打完街亭了。
从马谡缺水才失败的情况来看,张郃估计2月10号就已经到街亭了。
考虑到诸葛亮的进军时间,应该是马谡刚到街亭没多久,张郃也到了。
07
那王平为啥会要求当路口下寨呢?
原因很简单,王平是武将,在他看来正面拼消耗很正常,而马谡是个参谋,本能地想找个最优解,而且他在军队里威信小,没把握和张郃正面拼消耗,心里虚了。
马谡未必知道张郃到底来了多少人,可能在他看来, 应该是半个月后来了比自己多好几倍的魏军,所以他会本能地寻找复杂的,没法让部队展开的地形。
三国志记载的是“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 战于街亭。
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所破”,违亮节度这个,可能不仅指的就是马谡没有当路口下寨,还包括要求马谡死战不退。那为什么诸葛亮会要求当路口下寨呢?因为这样风险最小,因为诸葛亮在抢时间,魏国也在抢时间,当路口下寨虽然会打成消耗战,但能够给自己争取一个确定的时间,马谡这2.5万人就是死绝了都不能退一步。而马谡想的却是不费一兵一卒就拖到诸葛亮来。
实际上就是马谡想取巧,而更严重的是,后来弃军逃跑了。后来斩马谡,恐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弃军逃跑,否则还有活路。
说白了,就是马谡作为一个参谋,不适合当领兵的主官,小心思太多,太绕。而诸葛亮把马谡当主官用,则是因为手下实在没人了。诸葛亮考虑过如果对方带少量部队很快就赶到会怎么样,而马谡没想过这点。而且蜀国人太少,哪怕张郃是少量部队长途奔袭,人数也比马谡多了一倍。
08
顺带说一下马谡到底是如何被断水源的。
山坡上本身是没法跑起来的,北侧一下山就是河,南侧下山倒是没河,但看现场照片,坡到平地有个几米高的土台阶,陕西这些地方常见,我怀疑就是天然形成的。
所以三国演义里马谡说的“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是不可能的,马谡一看这地形就不可能这样说。
这种地方取水,要么去北侧山脚下的清水河取水,要么到平地上挖井。都已经打起来了,就不要指望井水了,张郃轻易就能把井水占了,只能指望清水河。
而一旦下了山,张郃有骑兵,少数几个人就不要指望在清水河打水了。
如果大部队下山,不可能直接从几米高的土台阶上蹦下来,只能找没有土台阶的缓坡下来,所以马谡的2.5万人是不可能列阵下坡的,而张郃却可以在这些缓坡附近列阵等着。
当然,如果张郃往山上推,难度更大,得找缓坡爬,而马谡可以反过来列阵等他。所以这是个马谡不敢下,张郃不敢上的局面。
但马谡孤身逃跑是完全没必要的,张郃5万人是围不住2.5万人的,马谡下山如果不讲究列阵,是可以直线下山的,甚至可以直接这个山头翻到另一个山头上,而张郃要堵马谡得绕山走。
所以蜀军只是被打散,而不是被歼灭,也因此王平才能重新又收拢一部分败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