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关羽张飞多次违抗军令,为何诸葛亮都不处理,马谡犯一次就斩首?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提及三国时代,大家的脑海中可能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蜀汉人物。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受到了演义的影响,认为三国时期蜀汉政权是最“正统”的,所以对其往往有着更多关注。甚至于在罗贯中的笔下,刘关张三人再加上一个诸葛亮,便构成了全书剧情的重要主线之一。不过在这些剧情之中,也有许多蹊跷之处。纵观诸葛亮一生,他亲自处理过两件违反军令的事情,但是他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惩罚措施。
 马谡|关羽张飞多次违抗军令,为何诸葛亮都不处理,马谡犯一次就斩首?
文章图片

▲蜀汉丞相诸葛亮剧照
需要强调的是,子渊已经强调是在“剧情”之中,是分析古典文学著作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成因,喷什么把演义当作正史来写的喷子们可以消停会儿了,有空多学学语文。这两次违反军令的情况,分别发生在演义第五十回和第九十六回。在第五十回,关羽违反军令,在华容道擅自放走了曹操。诸葛亮对关羽的处罚是令其戴罪立功,此后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然而在第九十六回中,马谡因为轻敌而丢失蜀中运粮要道街亭,诸葛亮却是“枭其首,传令三军。”
 马谡|关羽张飞多次违抗军令,为何诸葛亮都不处理,马谡犯一次就斩首?
文章图片

▲关羽及张飞剧照
事实上,张飞和关羽曾多次违反军令,诸葛亮为何不斩他们,反倒是他看重的马谡,犯一次军令就被斩了呢?难道诸葛亮对关张等人偏心,其实有着自己的双重标准?答案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首先,古人没有戏说历史的习惯,虽然演义之中有许多情节是人为杜撰的,但是这只是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生动,并不会违背大的历史走向。根据现有史料,关羽并没有参加过追击曹操的任务,“华容道放曹”是虚构故事。关羽既然没有真的犯错,自然不会受到处罚,那么在演义之中,罗贯中不可能强行给关羽加上重罪,这样也与关羽后续参加战争不相吻合,因此只能是“轻拿轻放”。
 马谡|关羽张飞多次违抗军令,为何诸葛亮都不处理,马谡犯一次就斩首?
文章图片

▲街亭遗址
反观马谡失守街亭,则是确有其事。据《三国志·马良传》记载:“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可以看到,街亭之所以丢失,马谡要承担很严重的罪责。不仅如此,马谡在犯下大罪之后,并未像演义中那样去自缚请罪。相反的是,马谡畏罪潜逃了。据《三国志·向朗传》记载:“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这样一来,诸葛亮不杀马谡又如何能平定军心?因此在演义之中,马谡即使负荆请罪了,也改不了被处死的命运——毕竟历史上的马谡已经因此而死。这是从作者的写作原则来看。
【 马谡|关羽张飞多次违抗军令,为何诸葛亮都不处理,马谡犯一次就斩首?】 马谡|关羽张飞多次违抗军令,为何诸葛亮都不处理,马谡犯一次就斩首?
文章图片

▲曹操败走华容道剧照
回归到故事本身,这两次违纪事件所发生的时机也不一样。首先来看关羽在华容道私自放走了曹操,其实是诸葛亮刻意安排的结果。因为要鼎足三分从而实现蜀汉立国,曹操此时显然还不能死,所以诸葛亮令关羽去卖这个人情,不仅消除了其对曹操的愧疚,还成就了关羽的忠义之名。当然,诸葛亮也能以此为借口,杀杀关羽的傲气,让他日后更服从命令。此时的蜀军,正好与江东联合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此时士气正旺,关羽此举也不会动摇军心。
 马谡|关羽张飞多次违抗军令,为何诸葛亮都不处理,马谡犯一次就斩首?
文章图片

▲马谡及诸葛亮剧照
反观马谡,是他一意孤行才导致街亭战败,而且马谡失守街亭也直接造成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败。很显然,诸葛亮不杀他,不足以平定军心,也无法在以后能更加顺利地掌控三军。正因如此,马谡才不得不死。当然话说回来,哪怕关羽犯了其他大错,诸葛亮也不会贸然处罚他。谁叫刘关张三人是结拜生死的兄弟呢?哪怕是在历史上,刘关张三人虽然未曾结拜,但也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如此看来,以关羽在刘备心中的特殊地位,哪怕是诸葛亮,也是不能轻动的。
参考资料:
《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