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垃圾分类的陪读妈妈们:清理172车垃圾,主攻厨余“消化”( 五 )

推广的同时 , 辛庄村内的垃圾分类 , 由于缺乏良好的后续处理方案 , 开始面临困境 。

因厨余收集速度太快 , 酵素产品本身又无相关标准 , 贸然投放到高产值的草莓密闭鹏中 , 是种植户们不愿意承担的高风险行为 。 生产出来的100吨酵素被一桶桶堆放 , 无人使用 。

酵素方案搁浅后 , 杨婧和伙伴们开始转而探索“厨余堆肥” , 但首先便遭到村内环卫工人的抵触 。 “他们觉得这东西也不会有人用 , 还又脏又热 , 甚至开始劝说村民 , 不用再分类了 。 ”

2017年初 , 团队提出的“生活垃圾细分类”方案也遭遇瓶颈 。 原方案计划在四大类垃圾基础上继续细分 , 并交由相应的回收企业处理 。 但杨婧发现 , 在当时 , 找到处理能力强的回收企业收购这些分好的垃圾 , 难度颇大 。

“当时很迷茫 , 觉得没有一条路能走通了” 。 杨婧说 , 她也想过要放弃 , 直到有天自己忙完回家后 , 躺在院子的长椅上 , 满眼都是湛蓝的天空 , “我当时想着 , 以后我女儿长大 , 生活在一个干净的地球上 , 这一切不就值得了吗?”


探索垃圾分类的陪读妈妈们:清理172车垃圾,主攻厨余“消化”

资讯频道http://zixun.iweiba.cn/list-1.html

杨婧的实验棚里放置着厨余垃圾桶 。 新京报采访人员 郑新洽 摄

主攻厨余垃圾的“消化”

到2018年 , 志愿者团队因观念不同 , 也逐渐开始各谋发展 。 唐莹莹采买了镇政府的垃圾分类项目 。 黄奇志决定从商业企业的方向着手发力 。 杨婧说 , 她们几个人“像蒲公英一样 , 往各自认定的方向飞去” 。

是继续扩大推广面 , 还是重新回到辛庄村 , 在垃圾分类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杨婧选择了后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