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垃圾分类的陪读妈妈们:清理172车垃圾,主攻厨余“消化”( 二 )

杨婧最初产生垃圾分类想法时 , 是在5年前 。

她是一个陪读妈妈 , 由于女儿被辛庄村一所艺术学校录取 , 她就在这里租下一个院子 , 陪女儿一起读书 , 闲暇时 , 她在院子内养了几只羊 。

探索垃圾分类的陪读妈妈们:清理172车垃圾,主攻厨余“消化”。2015年底 , 一只母羊因误食飘进院子的塑料袋 , 最后倒在羊圈中 。 她把小羊抱进屋里 , 让它睡在自己床下 , 还用布袋、编织篮代替塑料袋 , 把玩具、包装食品都收起来 , 避免小羊误食 , “这些看似寻常的垃圾 , 对于其他生命来说 , 可能是致命的” 。

塑料袋可能是从附近垃圾池里飘来的 。 在杨婧家不远处的路边 , 有一个露天垃圾池 , “下雨天全部都是蹚着垃圾走 , 刮风天漫天都是塑料袋 , 苍蝇四处纷飞 。 ”当时的环卫车装不下满池垃圾 , 就一边运输 , 一边焚烧 。 带有腐烂味道的固液混合体 , 在行驶的车厢内阴燃 , 一路散发出黑色浓烟 , 萦绕在村内 , 久不散去 。

垃圾也造成了本村村民和外来居民的矛盾 。 外来居民增加了村里垃圾产量 , 从城市带来的生活方式也让本地村民看不顺眼 。 有的家长将整箱烂掉的苹果扔进垃圾池 , 村民目睹后质疑说 , “他们这样怎么教育孩子?”

“我能为女儿做点什么?”杨婧说 , 直到一次课堂上 , 她认识了另外两位志同道合的陪读妈妈 , 黄奇志和陈姣枝 , 大家商议着要进行垃圾分类 。 接着 , 更多妈妈们——卢雁频、王金玲、唐莹莹和周曼硕也加入进来 , “大家都想做点什么 , 但没人知道具体要怎么做” 。

七个人时常一起讨论 , 每个人“都开始贡献出一些神奇的元素”:王金玲请来一名老师进行了一次演讲 , 为大家提供了“用厨余垃圾制作酵素”的方向;原是大学教师的唐莹莹刚从台湾返回 , 她提出要学习台湾“垃圾不落地” , 定时回收垃圾…… 


探索垃圾分类的陪读妈妈们:清理172车垃圾,主攻厨余“消化”

资讯频道http://zixun.iweiba.cn/list-1.html

辛庄村整洁的街道 。 新京报采访人员 郑新洽 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