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荣|钢铁人物:江苏沙钢董事长沈文荣的传奇故事之“钢铁教父”


钢铁虾:(您距离钢铁虾只差关注)
18岁进轧钢车间当钳工;38岁当轧钢厂厂长;58岁将沙钢盘到全国民营企业第三位 , 福布斯和胡润的百富榜上 , 沈文荣年年榜上有名 。
没有什么特权与政策优惠可以倚仗 , 沈文荣是迄今为止人类钢铁史上唯一在没有任何国家资金投入 , 45万元起家用40年时间 , 建成中国最大民营钢铁企业的奇人 。
沈文荣|钢铁人物:江苏沙钢董事长沈文荣的传奇故事之“钢铁教父”
本文插图
做企业是力行者的事业 。 一种伟力 , 在那些敢想、敢为、负重、淡泊而坚定的企业家身上聚集 , 推动社会前进 , 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 。 沈文荣就是这样一个聚集着伟力并产生巨大激励作用的人 。
评判一个人的价值既要看其绝对价值 , 更要看其相对价值 , 农民、技工出身的沈文荣 , 能成为世界级钢铁大王 , 相对值可谓极高矣 。 当社会没有埋没一个像沈文荣这样相对价值高的人 , 并给了他一个平台 , 于是便产生了日后的人间奇迹 , 震憾了世界 , 更让全世界目睹了中国人的力量 , 然而这块特殊的“钢铁”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呢?
沈文荣|钢铁人物:江苏沙钢董事长沈文荣的传奇故事之“钢铁教父”
本文插图
农民身份成全了他
1946年2月 , 沈文荣出生在苏南张家港市(原沙洲县)的一个小村庄联兴村 。 沙洲县地处长江下游南岸 , 围沙成陆 , 偏僻贫穷 , 交通闭塞 , 沿江农民以种棉为主业 , 经济落后 。 沙钢所在地的锦丰镇 , 到解放初期 , 已无市面 。 沈文荣父亲英年早逝 , 兄弟姐妹6人与母亲相依为命 , 家里只有三间茅草屋 , 食不果腹 , 日子非常难熬 。
沙洲县农民的生活虽非常艰苦 , 但求学的欲望却非常强烈 , 许多家庭节衣缩食也要送子女读书 。 初中时沈文荣的学习成绩很好 , 辍学回家务农后 , 他即崭露头角 , 当生产队的记分员 , 因其公正 , 干农活既肯出力又一丝不苟 , 被选为生产队副队长 , 并被当时公社的一位在村里蹲点的党委副书记所赏识 , 认为是个好苗子 。 后来公社轧花厂发展了 , 办了一间半工半读的技工学校 , 那位书记就推荐了沈文荣 , 通过自学 , 沈文荣顺利考取了技校 , 时为 1965年 。 1968年中专毕业后 , 沈文荣进入沙洲县锦丰轧花厂当钳工 。
轧花厂是一个季节性的棉花加工厂 , 有职工170多名 , 归属县供销社 , 因工人一年半闲 , 后来发展了造纸、油毡和人造板副业 , 都很成功 。 沈文荣在厂各方面表现突出 , 很快成为老厂长张耀生的培养对象和左膀右臂 , 1974年入了党 , 并先后担任班长、车间主任 。
在70年代 , 钢材是中国最紧俏的物资 , 像沙洲县 , 一年仅能分配到400吨钢材 , 那时轧花厂办的纸厂和油毡厂 , 由于没有钢材 , 只能用木头、水泥做架子 , 连螺丝钉都难找 。 沈文荣比任何人都强烈地意识到 , 只要有了钢 , 什么都好办 。
国家分配的钢材杯水车薪 , 为了发展经济 , 县里与轧花厂商量自办小钢厂 , 于是1974年轧花厂集资45万元 , 筹建了一个轧钢车间 , 沈文荣为筹建小组负责人之一 , 并带领23名青工到附近钢厂学习轧钢技术 , 沈文荣回忆当初的艰难处境时说:“我们是一无设备 , 二无图纸 , 三无人才 , 有些设备和备件都是自己敲敲打打弄出来的 , 材料也是因陋就简 , 弄到什么用什么 。 ”
1974年年底 , 轧钢车间试生产 , 次年3月正式投产 , 5月沈文荣被任命为厂总支副书记 , 6月该轧钢车间命名为沙洲县轧钢厂 , 1976年炼钢试产成功 , 11月沙洲县轧钢厂更名为沙洲县钢铁厂 , 自此以后震撼了欧洲大陆和钢铁业界的沙钢算是艰难诞生了 。
沈文荣|钢铁人物:江苏沙钢董事长沈文荣的传奇故事之“钢铁教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