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不要小看在阳台上种菜的人

今年是王女士第一次尝试在北京16层高的楼房阳台种菜 , 到目前为止 , 差不多可以做一个总结了:
1. 北京的春天气温太低 , 没有大棚的前提下种子很难发芽 。 差不多播种快两个月的时候王女士放弃了希望回成都了 。 我从朋友家挖了一些现成的西红柿苗回家 , 刨土的时候发现了刚发芽还没有破土的种子 , 有一种胎死腹中的悲伤 。
2. 土地太重要了 , 我有点明白为什么搞农业的人看到土地荒废会难受 。 像我们这样在花盆里捯饬的人是没有前途的 。 西红柿结出来以后 , 莫名其妙地还没有熟就掉落了 , 丝瓜结出来以后一直不长大……王女士说 , 这是盆里营养不够 。 假如我们有一个院子 , 今年或许就能大丰收 。
3. 不要试图违背自然规律 。 撒了若干颗紫豇豆种子最终有一棵长成 , 开了花 , 还结了饱满的豇豆角 , 虽然只有一个 。 阳台上本来有几根横围栏 , 我和王女士都一心希望丝瓜和豇豆顺着栏杆爬 , 创造出满目绿色的盛景 , 实际情况是不管是丝瓜和豇豆 , 都更喜欢竖着长 。 这就很尴尬了 。 好在旁边花盆里的西红柿长得够高 , 豇豆整个就爬在西红柿上面上演Z字折叠 , 自己把自己绕成了一个花环 , 并最终结出胜利的果实 。
【种子|不要小看在阳台上种菜的人】
种子|不要小看在阳台上种菜的人
文章图片
丝瓜仿佛得了弱小症 , 再也没有长大
大概一个月前 , 王女士在楼下捡回来两个巨大的深盆 , 喜滋滋地把已经过季、结不出果实的西红柿和丝瓜秧揪掉 , 把三盆土合在了一个盆里 。 然后又开始新一轮的堆肥:蔬菜水果削掉的皮、淘米水、我儿子的大小便……都往大花盆里倒 , 然后隔几天浇一些水 。
这是在为明年的播种做准备 。 我们已经有经验了:明年要先在屋里暖和的地方让种子先发芽 , 长一长再移到大花盆里 。 我们要大干一场 , 窗外刮进来的风臭一点不算什么 。
我也考虑过 , 这样费尽心思就为了吃一根豆角值不值 , 直到我发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 基本上就是这么开拓出来的……

种子|不要小看在阳台上种菜的人
文章图片
历史上的北美大草原有三大条件阻碍了农业的出现:那里有充足的野兽 , 旧石器时代有巨大的四足兽 , 它们灭绝以后则有大批的野牛;那里的土壤未受到最后一次冰河期的影响 , 非常坚硬 , 工业化以前的简陋工具根本无法在此地进行耕作;同时 , 没有任何一种人类可食的植物有充裕的产量 。
来自旧世界的入侵者(殖民者)仿佛施展了魔法:第一阶段 , 欧洲杂草和青草在北美中西部大平原落地生根 , 使这些地方变得适合放牧牛、羊和马 , 而非仅适合放牧野牛 。 杂草黏合土壤 , 重新填满“腾出的生态位” , 喂养了牲畜;然后来了人和小麦 , 虽然大多数人口以玉米为主食 , 但是小麦面包已变成城市进步文化的象征 。
一名叫詹姆斯·鲁斯的男子原是犯人 , 后来受到豁免 。 1789年 , 他在今天悉尼以西的Parramata获赠面积超过30英亩(约12万平方米)的农场 。 在他看来那是“平庸的土壤” , 播种之前 , 他先烧木材、埋灰烬、锄地、覆土 , 把青草和杂草埋进土里 , 然后让农田晒太阳 。 他种下芜菁种子 , “这可以让土壤变成熟 , 以便来年之用” 。 他自己制作堆肥 , 任麦秆在坑洞里腐烂 , 然后用来覆盖农田……
这个过程中 , 各个大陆的植物(食物)获得了互相串门的机会 。 18世纪时 , 红薯和玉米一起改造了中国的许多地区 , 18世纪80年代 , 湖南的官员倾力推广双季稻种植 , 建议农民在欠缺可耕荒地的情况下 , 也在山区种植玉米和红薯 。 在福建、四川 , 也有种植这两种植物和主粮互补的例子 。 18世纪末 , 红薯已征服了许多人的味蕾 , 北京街头不时可见叫卖煮红薯或烤红薯的小贩 。 今天 , 以消耗量而论 , 玉米在中国已经超过高粱和小米 , 成为更普遍的粮食 。 不过 , 玉米和红薯仍只是副食 , 并未取代南方主食稻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