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子沛:让“尊数、爱数、用数”的基因融入中国人的文化血液( 六 )


我想50年内机器人是没有办法挑战人的主体性 , 但它会形成一些局部的挑战 , 大部分重复性的工作都会被取代 。 从木牛流马到流水线生产 , 人的珍贵性和不可替代性在越来越多方面受到挑战 , 它会激发人类去思考 , 我要做什么事情才不可替代?假如你写10篇稿 , 8篇都被机器人写掉的 , 你可能只有拿到20%的工钱 , 这就逼着你去把剩下的2篇稿写得更有创造性 , 而且要去开拓更多的领域 。
南都:你多次提及“数文明”的概念 , 你认为大数据何以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涂子沛:大数据的出现 , 首先是一种技术现象 , 但它又绝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现象 , 它将影响人类的决策流程、商业模式、科学范式、教育理念、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等 。 数据将日益和人的日常生活、情感 , 甚至人本身融合在一起 。
我期待数据在未来可以引领一种大众文化 , 不仅是从事科学技术的人 , 我希望诗人、小说家、医生、采访人员、清洁工 , 都来关注数据 , 形成真正的“数据文化” 。 从这个角度来讲 , 数据革命正在创造一个新的文明 。 我的一个最大论断就是 , 我们在进入一个数文明的时代 , 原来的文明是以文字为中心的 , 未来的文明是以数据为中心的 ,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思维技能和工具 。 我现在就想把我在这方面的思考总结起来 , 它需要一种新的思维和技能工具 , 需要一种新的价值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
【涂子沛:让“尊数、爱数、用数”的基因融入中国人的文化血液】过去胡适先生认为 , 某些中国人长期具有“凡事差不多 , 凡事只讲大致如此”的习惯和作风 , 《差不多先生》活灵活现地白描了某些中国人取道中庸 , 不肯认真 , 甘于糊涂 , 拒绝精准的圆通形象 。 如今 , 我们不能再把大数据仅仅当作一个科技符号 , 而要把它变成一个文化符号 , 让“尊数、爱数、用数”的基因融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血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