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达默尔诞辰120周年:他的人生是一部跨世纪的学术史( 五 )


伽达默尔诞辰120周年:他的人生是一部跨世纪的学术史

资讯频道http://zixun.iweiba.cn/list-1.html

哲学解释学的堤坝

 一定程度上 , 伽达默尔思想最深刻方面 , 会因为理解者的专业语境而受到限制 。 说起哲学解释学 , 视之为文本解释的方法论或哲学说明的理解仍不可避免地大行其道 。 如果 , 这种理解将自身视为哲学解释学的应用甚至延伸 , 也算是符合其服务于人文社会科学的题中之义 , 但最重要的则是要避免其带来的误解 , 因为某种释义方法或专业意识

(最显著的例子正是“审美意识”)

恰恰是哲学解释学本身要求避免的 。 毫无疑问 , 伽达默尔的思想酝酿于长期的文本解释实践之中 , 但毋宁说 , 当直面理解本身的时候 , 他触及了主体性的局限 , 并且坚持哲学解释学能够超越这种局限:存在远逾出意识

(mehr sein als Bewusstsein)

。 这里可以清晰地辨认出海德格尔对存在追问的深刻踪迹 。 这是对意识 , 或者说对主体性暴力的诊断和治疗 。 “存在”本身 , 远比那在意识中成为透明的 , 即成为了可分析、可解释、可计算的客观化的东西更多 。

如果从语言哲学的视角来理解伽达默尔的核心思想 , 其名言“能够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便显示出对所有专业意识的善意的超越 。 无论是精确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所动用的概念 , 总是对存在经验的某种削减 。 当“语言”无法完善地传达这种经验时 , 我们所能言说之物比起事物向我们敞开的经验而言 , 就显得贫乏了 。 那么 , 何处能够克服这种贫乏呢?正是在这个关键性问题上 , 伽达默尔与其老师拉开了距离 。 解释学确实对语言作了本体论规定 , 但这并不意味着语言本身只能在基础主义的方向上“言说” 。 语言的丰沛性确实被主体性所限制 , 但也并不意味着其一定源于超主体的语言结构 。 换言之 , 伽达默尔的洞见恰恰在于 , 语言自身的自反能力 , 语言自身的精细化能力 , 能够应对和克服这种限制 。 在由语言所编织起来的事物

(无论是人的自反性意识 , 还是社会成员的自我认同)

之中 , 或者说 , 处于由语言所构成的解释学视域之中的事物 , 其存在所依的语言有能力进行自我更新 。 而这意味着 , 有时候人们毋需在一切自然语言稍有笨拙的地方 , 便宣告其失效 , 而追求一种具有超越结构的形而上学语言 。

当伽达默尔的上述语言本体论洞见 , 辅以他反复强调的苏格拉底式无知的对话意识时 , 解释学最动人也最深刻的层面就出现了 。 正是在对话之中 , 语言的贫瘠性 , 或者说 , 言辞之于事物的那种不精确性 , 才能够被克服掉 。 正是根本上依赖于对话经验 , 伽达默尔才拒绝了海德格尔的决断哲学 。 不仅如此 , “对话”必然显示为对所有源始哲学的质疑 。 因为对话并不要求彻底地抛弃主体 , 而是要求对话者的主体性不隅于单方面的“你”或“我”;同时 , “你”“我”之间的语言关涉 , 也并不彻底跨越主体间的互动 , 成为语言的无名事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