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姗姗来迟,中国茶股( 二 )


两家公司都对上市寄予厚望 。
中茶方面称 , 募投项目实施后 , 预计可实现紧压茶加工产能3000吨/年 , 小包装普洱散茶加工产能500吨/年 , 滇红茶加工产能250吨/年 , 快速提升公司普洱茶及滇红产能和市场占有率 , 同时将增强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 强化公司的销售渠道、网络建设、品牌形象 。 而澜沧古茶此次计划发行不超过2000万股 , 拟募资6.28亿元 , 其中普洱茶技术及仓储中心建设项目拟投资1.32亿元、全渠道营销网络建设项目拟投资2.79亿元 , 另计划以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性资金 。
行业也对A股能有茶企这件事非常迫切 , 希望能以资本的力量促进古老行业加速发展 。 此前新三板有几家挂牌茶企 , 但由于资金流动性问题 , 七彩云南、八马茶业等相继摘牌 , 港股上市的茶企目前有天福集团 。
茶企为啥难成规模
从茶业的生产流程可以看出 , 茶业公司受上游影响较大 。 茶业的上游主要为茶叶种植业 , 为生产提供相关的原料 。
中国茶叶在招股书中称 , 茶行业涉及茶叶品类众多 , 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 且茶叶鲜叶产量受气候变动影响较为明显 , 倒春寒、冰冻、高温、干旱等恶劣气候都有可能导致当年茶叶减产 , 进而导致茶叶价格上扬 , 而茶叶原料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例较高 。
茶叶种植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茶叶原料的供应数量、质量和采购价格 , 对精制茶加工业的产品产量、质量、成本及盈利状况起着重要作用 。 因此精制茶加工业与茶叶种植业关联紧密 。
这也成为茶企规模化发展路上的屏障 。 目前我国茶叶行业集中度低 , 企业数量多而分散 , 以中小、私营企业为主 。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茶叶企业发展报告》 , 2017年我国茶叶企业总数约为6万余家 , 其中规模企业为1600余家 , 仅87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个亿 , 6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0亿 。
规模小也就意味着抗风险能力弱 , 这在今年疫情中表现的格外明显 , 受到国内外疫情及防控措施实施的影响 , 居民的工作、餐饮和聚会等经济社会活动均大规模减少或延迟 , 并对消费场景、销售渠道、产品动销等带来了一定不利影响 。
陈刚介绍 , 小茶农们早在去年就提前预定好了今年的采茶工人 , “但路都封住了 , 采茶工怎么进来?”这个问题的阴霾从大年初一就笼罩在陈刚头上 。 之后 , 安吉县负责统筹白茶产业的“茶叶站”出动 , 针对采茶工、银行信贷、防疫物资等问题着手进行解决 。
茶采完了 , 接下来要怎么销售呢?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对经济观察报采访人员称 , 今年春茶销售面临的问题 , 主要表现在 , 一是线下销售渠道不畅 。 按照往年经验 , 大部分春茶是通过线下渠道来销售的 , 但在疫情期间 , 各地的茶叶店铺、茶叶市场无法正常营业 , 各产区茶叶节会也无法在线下开展 , 采购商流动受阻 , 直接导致成品茶线下销售困难 。 春茶特点决定了电商短时期内尚难以补齐线下短板;二是由于我国大部分茶区地处山区 , 交通不便 , 物流供应链受阻;三是市场不振 , 疫情与早春茶生产及春节假日消费旺季重叠 , 且疫情期间消费者购买力相应下降 , 茶叶作为非必需品 , 直接导致消费者消费意愿减弱 , 消费市场不振 。
欧阳道坤则对采访人员称 , 事实上茶产业本身也长期存在诸多挑战 。 中国的茶叶加工方式仍然存在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等弊端;其次 , 中国茶的冲泡方式也过于繁琐 , 而现代人生活节奏快 , 要满足不同人群在不同场景的需要;再次 , 中国茶叶总体上依然处在有品类无品牌状态 。 消费者可能都知道铁观音 , 龙井茶 , 佛手茶等品类 , 却不知道这些茶类中有哪个比较知名的品牌 , 同时 , 单一品类茶的产地集中 , 产量、品质和价格受气候影响较大 , 其中的企业增长天花板可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