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心理专家何日辉|难治性抑郁症的真相:六成抑郁症患者伴有同一种疾病!( 三 )


精神心理专家何日辉|难治性抑郁症的真相:六成抑郁症患者伴有同一种疾病!
本文插图
表面看上去完全相反的这两种归因模式 , 为什么会同时出现在一个患者身上?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
根据我们临床中的大量实践案例 , 尤其是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TPTIH)下的发现 , 主要分为以下3种情况 。
第一种 , 患者先以内归因为主 , 再发展为外归因 , 抑郁症继发了人格改变/人格障碍 。
这类患者多数受到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 , 父母长期对其责骂、贬低 , 多用“笨”“蠢”“像头猪”“一点用都没有”这样的语言进行训斥 。
潜移默化中 , 患者会将这些负面的评价进行“内化” , 也就是说 , 他们也会认同父母的这种评价 , 认为自己无能、无用 。 遭遇一连串挫折时 , 他们不断内归因 , 极力自我否定 , 这往往会导致抑郁症 。
但随着他们对外界信息的接触 , 其归因模式也会改变 。 比如受到了精神分析的负面影响 。
部分抑郁症患者曾接受过精神分析师的心理咨询 。 有的精神分析师过于强调父母的在教育上的错误 , 患者本来认为都是自己的错 , 但在精神分析师的引导下 , 转而认为罪魁祸首是自己父母 , 逐渐对父母产生愤怒 , “我搞成这样都是他们害的” 。 归因模式开始出现不理性的外归因 。
有的患者并未接受精神分析师的心理咨询 , 但精神分析的影响范围很广 。 有很多人受到精神分析的影响 , 在网上对父母强烈控诉 , 痛陈父母的不是 , 认为父母对自己“控制”、“攻击”(精神分析的语言) , 甚至有类似“父母皆祸害”等主题的贴吧、讨论小组 。
还有 , 现在网上的“愤青”和“喷子”也很多 , 总是将自己的挫折、社会的一些现象归结为人心险恶、社会不公、体制弊病等等 , 发表非常不理性、又具有煽动性的评论 。
当抑郁症患者反复接触这些信息时 , 他们的类似创伤被激活 , 心里会慢慢接受上述偏激的观念 , 出现外归因模式 。
随着这种倾向不断加深 , 患者就逐渐出现了偏执型人格改变/人格障碍 。 当他们遇到挫折时 , 第一反应很可能是失落 , 内归因 , 抑郁低沉;但慢慢随着愤怒的情绪浮现 , 又会转为外归因 , 指责父母 , 埋怨社会
第二种 , 患者先出现外归因为主 , 逐渐出现内归因 , 人格改变/人格障碍继发了抑郁症 。
这类型的患者也遭受过来自家庭教育、校园、社会或互联网上叠加性的心理创伤 , 出现外归因模式 , 有的甚至已经达到了人格障碍的地步 。 主要表现为总爱惹是生非 , 打架斗殴 , 多次违反学校、社会规范;而且屡教不改 , 毫无悔改之意 。
以往精神科里的“品行障碍”往往指的就是这种未成年的患者 。 在大众眼里 , 他们是品行有问题的“坏孩子” , 但实际上他们往往是有人格异常的 。
这类患者在社会上会不断遭遇人际冲突 , 四处碰壁 , 甚至屡屡触及法律底线 , 留有“案底” 。 在长期郁郁不得志的状态下 , 他们可能会继发抑郁症 , 发展出内归因 , 内心一边自我否定 , 一边埋怨他人或社会 。
第三种 , 则是内、外归因并存 , 两种归因模式在同一时期内发展 , 抑郁症和人格改变/人格障碍的出现并没有太明显的先后顺序 。
这一类患者最典型的特征是“窝里横” 。 面对外界的挫折时 , 患者往往以内归因为主 , 虽然内心也有愤怒 , 但不敢表露 , 主要埋怨自己能力太弱小、太没用 。 所以表现为胆小懦弱、逆来顺受 , 面对别人的欺负不敢还击 。
但在家中 , 只要父母的言行举止稍有不当 , 患者的创伤被激活 , 便几乎完全不控制自己的情绪 , 把所有的责任归咎于父母 , 甚至对父母拳打脚踢 , 表现为外归因 。
当然 , 他们的父母肯定也对他们造成过叠加性的心理创伤 , 没有跟他们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 这是重要的前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