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育儿课|如何培养既“听话”又“有主见”的孩子?


李玫瑾育儿课|如何培养既“听话”又“有主见”的孩子?
文章图片
其实 , 怎样培养既“听话”又“有主见”的孩子?这句话是有毛病的 。
因为 , 这句话的逻辑是“我们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 仿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我们能“要”出来的 , 这显然是不成立的 。
因为孩子有他先天的气质 , 有他自己的选择 。
“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是我们无法把握的 , 但是 , “做什么样的父母”是我们能够把握的 。
当我们把着眼点放在我们自己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 , 我们将体会到“能够把握”的美妙感觉 。
想让孩子“听话” , 我们的着力点其实是做一个“我的话孩子愿意听”的父母 。
怎么做呢?
做到以下三点 , 孩子自然愿意听你的
第一点:言出必践
不轻易许诺(如礼物或出游) , 许诺了就放在心里一定兑现 , 万一因特殊情况兑现不了 , 要真诚的道歉 , 就像对我们的朋友一样怀有歉意 。
规则明确 , 允许就是允许 , 不许就是不许 。
比如:和孩子商定逛商场只能买一个玩具 , 但是孩子决定买什么 。 那么 , 孩子买完一个还要再买 , 就要鲜明而坚定的拒绝(不必生气 , 只拒绝就好了) 。
同时 , 无论孩子想买的那个玩具性价比多么低、多么不适合孩子 , 我们都不能否决 , 要让他来决定(其实 , 孩子一定能从错误的选择中学习) 。
第二点:让他确切地让感到我们真的是为他着想
这个要点是孩子“感受到”才算数 。
很多父母用心良苦为孩子不惜代价 , 可是孩子却跟父母不亲 , 这是因为父母给孩子的是“父母想给的”而不是“孩子想要的”;而且父母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也不愿去了解 。
孩子就想跟妈妈一起玩 , 妈妈认为花高价报班或者请家教是“爱” , 却不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玩 , 认为这个不重要 。
如果是这种情况 , 孩子就无法感受到“爱”!
明明感受不到“爱”又被家长“强给” , 孩子的内心是压抑的 , 其后果必然是反叛或者疏离 。
教导孩子做或不做一些事 , 也可以让孩子感到是“为他着想” 。
比如:不能玩电器插座 , 要让他感到是为他的安全 。 怎样感到呢?就是把危险展现给他看 。
再如:“现在好好学习 , 将来才有出路” , 这种话孩子就是不能感受到的 , 因为他太小对“将来”没有概念 , 所以能做的就是 , 让他感受到“成绩的成就感”和“学习本身的快乐” 。
第三点:让孩子信服
什么是孩子能信服的?
我们自己说的、而且自己相信、并且能做到 。
我们提出的建议 , 是必要的、而且是有价值、并且是可行的 。
孩子不能做到的、不知道的、不懂的 , 我们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教给他、帮到他 。
他就信服我们 。
反之 , 孩子就不信不服我们 。
比如:我们教导孩子“要诚实” , 其实“诚实≠实话实说” , 别人请我们吃饭 , 我们不愿意去 , 会客气地说:“今天没空 , 以后再约” , 这就不是“实话实说” ,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诚实 。
我们或许以为孩子太小不需要这么多 , 可是孩子很敏感很认真 , 这些都看在眼里 , 内心就冲突就怀疑 。
再比如:我们要求孩子好好学习 , 努力进取 , 如果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处于得过且过的状态 , 我们这句话就没有力量 , 因孩子相信他看到的远远多于相信他听到的 。
总之 , 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感到我们说的话算数、有用 , 又为他着想 , 又不强加 , 孩子有什么理由不听我们的话呢?
孩子其实很依赖、很看重父母的 , 他不听话 , 往往是我们的话不那么让人家爱听 。
如果父母的话孩子不爱听 , 父母又非要孩子听 , 会是什么结果呢?
看看身边那些亲子关系恶劣的家庭就知道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