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穿上白大褂就不忘一辈子治病救人,中山医院为新职工讲述70年“逆行之心”

:原题为_文汇报|穿上白大褂就不忘一辈子治病救人,中山医院为新职工讲述70年“逆行之心”。
文汇报|穿上白大褂就不忘一辈子治病救人,中山医院为新职工讲述70年“逆行之心”
文章图片
国有召 , 召必战 , 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来说 , 驰援武汉投入救援工作并非第一次“逆行” 。 今天(7月31日) , 作为中山医院“四史”学习教育活动的一部分 , “回望医路足迹 , 传承初心力量”故事分享会举行 , 四位分享人将中山医院建院以来的援外故事向新入职的中山“后浪”们娓娓道来 。
“严谨、求实、团结、奉献、创新、关爱”是中山医院的核心价值观 , 尤其在中山医院的各类医疗援助任务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 1991年3月 , 泌尿外科王国民教授作为中国医疗队队长 , 率一支由上海医科大学3家医院、15位同仁的医疗队远赴北非的摩洛哥王国援医 。
文汇报|穿上白大褂就不忘一辈子治病救人,中山医院为新职工讲述70年“逆行之心”
文章图片
“两年时间里 , 全体医疗队员心怀祖国 , 做中国的白求恩大夫 。 我们克服了当地药品、器械奇缺 , 仪器设备落后 , 以及语言沟通不顺等困难 , 在简陋的医疗条件下开展了大量的门诊、住院诊治、手术、抢救等医疗工作 , 时刻不忘治病救人的天职 。 ”王国民说 , 当时虽远离亲友 , 生活上有种种不可想象的困难 , 但看到当地百姓对大家由衷的夸奖和认可 , 作为“中国医生” , 感到非常骄傲 。
作为已在中山医院工作了50年的老员工 , 回首医路 , 王国民格外感慨:“今天思考我们的历程 , 为什么一代代中山人能不畏艰苦 , 甘于奉献 , 救死扶伤 , 大爱无疆?因为当他们穿上白大褂就不忘要一辈子治病救人的初心 , 不负于白大褂所给的职业担当 。 ”
“2003年非典暴发时 , 呼吸科及监护室全员出动 , 钮善福教授带领呼吸科的医师和护士 , 带着‘钮式面罩’主导着上海的抗击非典重任 。 ”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蒋进军讲述了呼吸前辈用创新建功非典 , 以及此次他在新冠战疫中用“中山智慧”守护患者、做好防护的故事 。
文汇报|穿上白大褂就不忘一辈子治病救人,中山医院为新职工讲述70年“逆行之心”
文章图片
作为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 ,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 , 蒋进军率领由上海队员组成的治疗小组 , 负责危重症患者救治 。 这一次经中山人的不断改良、新一代的“钮式面罩”再次出征 , 大大提高了无创通气的成功率 。
【文汇报|穿上白大褂就不忘一辈子治病救人,中山医院为新职工讲述70年“逆行之心”】在积极救治患者的同时 , 蒋进军发现医务人员在医院就餐时存在隐患 , 就餐室和病房只隔几个窗户 , 吃饭时要取下口罩二三十分钟 , 这段时间就存在防护漏洞 。 他开始思考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能力 。
“我突然脑筋一亮 , 设计一款非常简单的鼻罩:罩住鼻子 , 把口腔露出来 。 这样吃饭不受影响 , 而鼻子的防护仍存在 , 进餐时的防护漏洞解决了 。 ”在中山医院大后方的支持下 , 短短十几天生产出10万只鼻罩在武汉和上海一线使用 。
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震惊全世界 , 死亡人数高达15.6万人 。 中山医院心外监护士长郑吉莉在接到医院通知要求前往救援后 , 当天深夜就冒着大雪起飞 , 次日凌晨抵达救援地普吉岛 。
文汇报|穿上白大褂就不忘一辈子治病救人,中山医院为新职工讲述70年“逆行之心”
文章图片
“当时的通信并不发达 , 救援的具体任务完全取决于当时救援地的实际情况 , 而且没有任何经验可参考 。 ”她分享了自己参与印度洋海啸救援、也是上海市第一次国际救援行动的经历 , “没有具体要求不代表没要求 , 而是考验我们如何做出高标准严要求的答卷 。 作为唯一的女队员 , 我主动管理起全队的医用物资 , 每日根据目的地整理物资 , 做好移动救治的准备 。 ”
一切的行动 , 她都以中山人的严谨来要求自己 。 最终得到了当地的认可 , 也受到了大使的赞扬 。 今年初 , 新冠疫情暴发 , 她再次递交了请战书 , 奔赴武汉 , 在物资缺乏的情况下 , 克服困难 , 秉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 做到了护理的“中山标准” , 所管重症病区护理质量 , 更是多次在当地医院的院内质检中名列前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