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我·青吴嘉丨“薄荷香文苑”负责人陈君芳:在这里,我的很多愿望都实现了

:原题为_新民晚报|我·青吴嘉丨“薄荷香文苑”负责人陈君芳:在这里,我的很多愿望都实现了。
朱家角镇林家村 ,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江南乡村 。 车子驶入村里 , 首先映入眼帘的 , 是一幅幅趣味十足的墙画 , 这里有“戴草帽的农民” , 有“最后的晚餐” , 有“一排排码放整齐的书籍” 。 “这些画都是我找人画的 。 ”村里的农家书屋——“薄荷香文苑”负责人陈君芳边说边推开了自家院门 , 她的故事 , 就是从书屋开始的 。
新民晚报|我·青吴嘉丨“薄荷香文苑”负责人陈君芳:在这里,我的很多愿望都实现了
文章图片
图说:农家书屋“薄荷香文苑”一角 。 毛丽君 摄
为了20万 花了120万
搬回林家村之前 , 陈君芳在青浦城区开了一间书屋和一个广告公司 , 书屋的名字就叫“薄荷香” 。 “这栋房子是在自家宅基地上建的 , 我喜欢画画 , 就给自己留了一间层高4米多的工作室 , 想象可以站在梯子上画大画的样子 。 原先也只把这里当成是偶尔居住和朋友们一起玩的地方 , 没想到搬进来后 , 就喜欢上这里了 。 ”
因为选择住在村子里 , 陈君芳每天一早就要送孩子到青浦城区上学 , 这样的日子 , 她坚持了三年 。 “其实从2010年开始 , 城区的书屋就已经入不敷出 , 我先生一直说 , ‘你要是能开20年就很伟大了’ , 我也想做个‘伟大’的人 , 还是没有坚持下来 。 ”虽然说到“伟大”时 , 陈君芳的语气中透着几分玩笑的意味 , 但你却能明显感觉到 , 书屋对于她来说 , 并不单纯是个赚钱的营生 。
新民晚报|我·青吴嘉丨“薄荷香文苑”负责人陈君芳:在这里,我的很多愿望都实现了
文章图片
图说:陈君芳 。 受访者供图
2013年 , 儿子上大学了 , 陈君芳开了9年半的“薄荷香”书屋也关了 。 “我们把和教育相关的书捐进了大别山 , 一些医学、艺术类书籍搬到了家里 。 ”关了书屋的陈君芳“自由”了 , 但她却说“心里蛮空的” , 直到有一天 , 一个北京大学的朋友到家里玩 , 给她提了一个建议 。
“朋友说 , 你为什么不在村里开个书屋呢?”当时 , 村里有农家书屋 , 巧的是也有人建议陈君芳把村里农家书屋的牌子挂到家里来 , “朋友还说 , 如果我开书屋的话 , 他就捐20万码洋的书 , 我以为他在开玩笑 , 没想到很快书就来了 。 ”
为了“安置”这些书 , 2015年陈君芳开始翻建父母的老房子 。 “为了这20万 , 我花了120万 。 ”老房子从里到外按照陈君芳想象中农家书屋该有的样子布置 , 庭院、书柜 , 透着和普通村居不一样的气息 。 2016年4月23日 , 林家村倪马路205号 , “薄荷香文苑”正式开门“营业” 。
开门见田 书屋“火”了
出乎陈君芳意料的是 , 这么一家开门见稻田的农家书屋火了 。 一场接一场的读书活动 , 一拨接一拨的游客慕名而来 。 “我记得2017年清明节那天 , 一共来了七十几拨人 , 能被大家认可我们当然很高兴 , 但从早到晚忙接待 , 我跟先生两个人都累瘫了 。 ”
2018年 , “薄荷香文苑”首次成为上海书展的分会场 , 去年更是取得了“最佳分会场”的荣誉 , 今年是作为上海书展分会场的第三年 , 可以预见的忙碌马上就要开始了 。
新民晚报|我·青吴嘉丨“薄荷香文苑”负责人陈君芳:在这里,我的很多愿望都实现了
文章图片
图说:农家书屋“薄荷香文苑”一角 。 毛丽君 摄
如今的“薄荷香文苑”已经成为林家村的一张文化名片 , 因为这间农家书屋 ,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林家村有了一定的了解 , 从帮着村民卖米、卖农产品开始 , 让陈君芳看到了农旅联动发展的可能 。
“很巧 , 村里有个土地承包大户决定转手 , 我们接手成立了农业合作社 , 主要以种水稻为主 。 说实话 , 种地我们不懂 , 但知道青浦的水土特别好 , 农产品质量肯定没问题 , 所以特地请教了农科院的专家 , 包括如何制定生产标准 。 ”陈君芳说 , 合作社运作的前一两年 , 看上去“米卖得挺贵的” , 但实际上并没有赚到钱 , 因为对于农产品品质、包装、设计各方面的把控 , 成本不低 , “去年我们的农产品上了光明随心订 , 平台也希望我们可以整合更多长三角的优质产品 , 但品控的成本很高 , 压力确实也很大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