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把中国文化的诗意美融入到演奏中( 二 )

  郎朗:这两者并不冲突 。 无论是演奏姿态等外化的风格 , 还是按键与踏板的细节处理 , 个人的演奏风格本身就是对经典的一种诠释 。 一首钢琴曲有连奏、变奏 , 有声音强弱变化 , 演奏者要学习怎么根据不同乐团的指挥来弹奏、让自己的演奏和乐团融合在一起 , 让演奏有结构、跌宕起伏 , 什么地方要用感情以及用什么样的感情 , 都需要考虑到 。

  有些人对古典音乐演奏家有一种刻板印象 , 认为他们都是在板板正正地弹曲子 , 甚至有人认为演奏家就该留长头发 。 古典音乐界内部似乎也有一种态度:不去改变就是安全的——在艺术中 , 你怎么能不去冒一点险?怎么能确定只有“这一个”才是唯一正确的诠释?

  每一次演绎经典 , 我会去感受作品本身的氛围 , 让自己专注沉浸在这种情境中 。 同时 , 我也会考虑能否用新的方式去表现它 , 赋予它不一样的维度 。 古典音乐不是摆在博物馆里的“老古董” , 它是动态的、活跃的 , 还在行进之中的 。 音乐就像海水一样 , 需要不断有波浪推动向前 。 如果墨守成规 , 音乐就没有未来了 。

  “古典音乐也可以很时尚”

  采访人员:伴随艺术教育在国内的蓬勃发展 , 许多家庭选择钢琴作为少年儿童的音乐启蒙乐器 。 如何在宝贵的童年阶段 , 不仅习得初步的演奏技艺 , 而且真正爱上音乐 , 让音乐成为一生的良伴?

  郎朗:中国是世界上琴童数量最多的国家 。 我们的初级音乐教育非常好 , 训练规范 , 学生也很努力 , 整体演奏水准很高 。 这是金字塔坚实的塔基 。 要培养更多优秀钢琴演奏家 , 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不断创新音乐教育方式 。 其中 ,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最基本的教育原则 。

  在这一原则基础上 , 我进行了一些探索 。 我专门为初学者设计开发的钢琴启蒙教程 , 采用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改编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音乐 , 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 作为传统音乐教材的补充 , 我希望这一教程能让人们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想象空间 , 而不是千篇一律地照谱弹奏 。 教材只是工具 , 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 。

  采访人员:古典音乐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 能够提升修养、陶冶情操 。 与此同时 , 欣赏古典音乐需要一定文化储备 , 有一定门槛 。 怎样才能让更多人乐于走近古典音乐 , 从而感受古典音乐之美 , 让这一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财富惠及更多普通人?

  郎朗:许多人认为古典音乐欣赏门槛比较高 , 所以敬而远之 。 其实古典音乐也可以很时尚 。 我两岁时 , 被一个动画人物弹钢琴的场景深深吸引 , 从此与钢琴结下不解之缘 。 后来我才知道 , 片中弹奏的原来是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 。

  去年 , 借助最新科技成果 , 我首次与虚拟歌手洛天依举办了一场全息演唱会 , 一起演绎《茉莉花》等经典曲目 。 这次合作让我感受到动漫爱好者的热情和活力 , 也看到古典音乐跨界传播的生命力与艺术魅力 , 看到古典音乐与科技融合产生的积极效应 。

  “科学是理性的 , 艺术是感性的” , 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早已不适用于朝气蓬勃的社会现实 。 尤其在现代社会 , 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日渐深入 。 与人工智能同台演出 , 是一种有趣的音乐体验方式 , 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积累、学习并进行自己的“创作” , 这一点对我也有很大启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