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巨人大厦能否重生?



巨人|巨人大厦能否重生?
本文插图
从1997年停工至今 , 巨人大厦已成为城市伤疤 。
南方日报采访人员 关铭荣 摄
从天空俯瞰巨人大厦 , 两层造型奇特的钢筋水泥建筑 , 像一个破败的迷宫 。 从1997年停工至今 , 这个曾经规划中的“中国第一高楼” , 已成为珠海抹不去的城市伤疤 。
巨人大厦备受关注 , 源于背后的传奇人物——史玉柱 。
上世纪90年代 , 史玉柱在珠海一手缔造了“巨人”的神话 , 又迅速折戟 。 此后 , 他赴上海重塑商业帝国 , 但遗留在珠海的巨人大厦 , 却烂尾至今 , 变为两家废品收购站和驾校的天下 。
今年7月 , 珠海正式发布《“烂尾楼”整治处理办法》 , 出重拳整治烂尾楼 。 据介绍 , 巨人大厦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
与盘活的曙光同时而至的 , 还有诸多未曾厘清的疑团:东山再起的“巨人”为何迟迟不重建巨人大厦?项目烂尾23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一次 , 新政能否推动巨人大厦走向重生?近日 , 南方日报采访人员进行了走访调查 。
●南方日报采访人员 沈梦怡 何丽苑

1997年停工至今“从未见过史玉柱回来”
巨人大厦位于寸土寸金的珠海市中心 , 占地面积约2.9万平方米 , 距离香洲区政府办公地仅约1公里 。
近年来 , 该地块周围已陆续建起了珠海报业大厦、电信大厦等诸多高楼 , 一片欣欣向荣 。 而只建了2层的巨人大厦显得格外荒凉 , 外墙上 , 几年前为了“遮丑”而贴的ABS材料 , 也开始陆续脱落 。
穿过一家汽车驾校的训练场 , 采访人员找到了进入大厦内部的入口 。 这里已变成一家废品收购站:大堂堆放着许多打包好的废品和垃圾 , 还安置了床和灶台等生活用具 。
“我们住在这很多年了 , 相当于帮他们看楼 。 ”收购站老板何阿姨告诉采访人员 , “每年都有人来这里参观 , 但从来没见过史玉柱回来 。 ”
史玉柱与珠海的关联难以割断 。 1991年 , 29岁的史玉柱在珠海成立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珠海巨人”) , 立志成为中国的IBM 。
随着巨人汉卡风靡全国 , 珠海巨人很快成为当时国内最受瞩目的“高科技企业” , 并逐渐铺开多元化蓝图——计算机、生物工程和房地产三头并进 。

巨人大厦由此而来:这座原本计划总投资2亿元的15层总部大厦 , 在各种因素的推波助澜下 , 最终变成了计划总投资12亿元 , 总楼层高达78层的“中国第一高楼” 。
1994年 , 巨人大厦破土动工 。 仅仅3年后 , 随着珠海巨人资金链断裂 , 巨人大厦也一夜倾覆 。 至1997年2月正式停工时 , 仅完成桩基、承载平台、地下三层和地上二层的土建施工量 。
而这一停 , 就是23年 。
这期间 , 史玉柱赴上海再度创业 , 由其一手创办的“新巨人”——巨人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人网络集团”)也成功上市 。 在2019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上 , 史玉柱排名第258位 , 财富值102.5亿元 。
巨人大厦则成了他最不愿回望的地方 。 “我再也不想看到这个鬼地方了!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决策失误 , 也是我的伤心地 。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 , 史玉柱曾反思说:“好大喜功 , 我真是昏了头!”
目前权益过于分散项目盘活难度较大
东山再起的史玉柱为何不重建巨人大厦?一个未披露的事实是——巨人大厦早已不属于珠海巨人 。

采访人员从一份来自珠海某政府部门的内部资料获悉 , 2001年 , 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曾裁定:巨人大厦在建工程及相应土地使用权裁定给19个权益人 。 且各债权人按照各自的债权比例 , 在接受房地产中的相应份额抵偿各自债务后 , 放弃对珠海巨人未清偿部分债务的追偿权 。
资料显示:19个权益人所持有的权益比例从0.088%到24.39%不等 。 排在前三的分别是新加坡IPCCOR.LTD、中建五局珠海工程处和珠海市士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士安公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