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商业评论官方账号|反败资本:击穿“失败经济学”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反败资本:击穿“失败经济学”
中欧商业评论官方账号|反败资本:击穿“失败经济学”
本文插图

失败的价值不需要成功来背书 , 所有失败都有可能成为“反败资本” 。
正文字数|3969字 预计阅读|10分钟
撰 文| 蔺 雷 清华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双博士后 , “中国创业三部曲”作者
责 编| 尹晓琳
商界和投资界有不少痴迷于“失败学”的大佬 , 原因在于从失败中能“榨取”实打实的经济价值 。
在有一年的巴菲特年会上 , 有人问芒格 , 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 芒格答:失败 。 他总是拼命想搞清楚失败在哪里 , 然后努力躲开它 。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也是知名的“失败学”爱好者 , 2017年他甚至创办了“真格基金失败研修院” , 学员仅限烧光过投资机构300万以上的创业“失败者” 。
在最新出版的《反败资本》一书的推荐序言中 , 徐小平很体恤地把创业失败者称为“阶段性不成功者”——在枪声停息、硝烟散尽、打扫战场时 , 汲取教训、萃取智慧、获得启示……折戟沉沙铁未销 , 自将磨洗认前朝 。
书中提出一种崭新的资本 , 即反败为胜的资本 。
中欧商业评论官方账号|反败资本:击穿“失败经济学”
本文插图

01
失败学“捷径”
现在让马云、任正非、曹德旺们再复制一次自己 , 大佬们能做到吗?几乎不可能 。 原因很简单 , 场景、时间、趋势都发生了变化 。 正因如此 , 市面上的成功学往往去场景化、去时间化 。
而且 , 成功是多因一果的 , 当我们归纳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原因 , 常常陷入“归因谬误”中——成功是一个结果 , 而导致成功的原因多种多样 , 其中每一个原因都不能构成成功的充分条件 。
所以成功学在很多时候沦为一种令人舒适的娱乐方式 , 比如编成电视剧、电影 , 在别人的故事里体验一把成功 , 看时亢奋 , 看完就什么都没有了 。
研修失败、败中制胜则不同 。 失败也是多因一果 , 但其中任何一个失败的因 , 都足以构成失败的充分条件 。 《反败资本》一书的作者蔺雷访谈了110多位创业失败者 , 从一个又一个的案例中 , 发现那些致命的、导致失败的错误和缺陷 。
中欧商业评论官方账号|反败资本:击穿“失败经济学”
本文插图

古人将这种情形称为“渡海浮囊” , 一个大袋子里面装满气体 , 人们把它系在腰间充当防溺之物 , 不管这个渡海浮囊有多严实 , 只要用针扎一下 , 靠它渡海的人就会被淹死 。 古代各种经论以浮囊喻指戒律 , 奉持禁戒则其心坚固 , 譬如渡海之人护惜浮囊 , 惟恐命丧 , 丝毫不懈 。
这正是蔺雷做“失败学”研究的出发点 。 成功不可复制 , 失败或可避免 。 “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是从成功中学到的数倍 , 为何不赶紧闭上你那渴望成功的迷乱之眼 , 睁开冷静反败的理性之眸?”
在他看来 ,失败过的人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 从失败中攫取价值、收获理性 , 才是最该走的“捷径” 。 这不只事关每一个创业者 , 更是全社会在试错后的良性回调与深度进化 。
一直以保守出名的欧洲近年来也开始培育失败文化 。 芬兰自2010年起设立“国际失败日” , 鼓励全世界人民“自曝己短” , 释放内心的压力 , 摆脱对失败的恐惧 , 甚至还发布了一份详细的“失败指南” , 在社交媒体上“晒失败”变成了全民流行 。
中欧商业评论官方账号|反败资本:击穿“失败经济学”
本文插图

02
失败成本VS反败资本
一位知名投资人曾经评论:“在选择投资对象时 , 大家总说要看人 。 看什么?各有各的道理 。 我是一定要看心性天花板的 。 要么天空是极限(有远见) , 要么早认怂 。 认怂也是生产力 , 是一种从低谷反弹的能力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