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般|誓言幻作烟云字,费尽千般心思——李碧华《胭脂扣》( 二 )


王祖贤的鬼怪形象想必早已深入人心了,但我觉得若论女鬼的幽怨、凄清,哀情,没有一个比得上《胭脂扣》里的如花。
那种怨和痴仿佛弥漫在空气里慢慢散开一样,处处都是幽怨与诡异的气氛,让人不寒而栗。
开始,我以为不过是一个痴情的傻女子爱上富家少爷,却碍于身份地位的不同,不得双宿双飞,被逼无奈,只得双双殉情,却不料男子半路懦弱逃开,只留下一个孤零零的她在奈何桥上凄凄然等了五十年却终没盼到,只能到人间寻来了。
直到某一日,读了李碧华的原著,才发现原来书中的如花与电影中的如花还是不完全相同的。
当然痴与怨是不改的,但是小说中的如花显然是更狠的,对感情的占有欲让人害怕,她爱他没错,只是爱的太深,深得让人脊背发冷,她得不到的便要毁灭。
是,爱情很重要,但你一定知道,爱情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生命里唯一的。
不能明白这一点的女人(或男人),永远不能成熟。
他们即便获得了爱情,也会在患得患失中丧失一切,最终一无所有,只剩下无止尽的伤悲。
追求得太激烈,只会伤人伤己。
就像《胭脂扣》里说的“世间女子所追求的,都是一样滑稽”。
 千般|誓言幻作烟云字,费尽千般心思——李碧华《胭脂扣》
文章图片
04
《胭脂扣》电影中,张国荣与梅艳芳几次相视,关锦鹏以特有的细腻表现出他们初相遇时身体的距离。
在嘈杂中,恍若让人可听到衣角与空气摩擦的声音,对“机缘”的“偶合式”触感让人迷醉而彷徨起来。
你坐在沙发上,电脑屏幕中正读取着塘西风月缱绻不已的《胭脂扣》,色调是鸦片般氲氤,轻浮得令人陶醉又捉摸不定。
远远地,你见一个人正在与梅艳芳饰演的如花款款对唱,此时,雕梁辉映着琼浆玉液,曲调帮衬着美景良宵。
旧时花楼,楼梯曲曲折折地延伸开来,十二少缓缓走来,饶有闲情地和擦身而过的女子眉目传情。
转弯,踏过走廊,进入包厅,一转身便是那站在面前女扮男装的花容女子。
这是两人的初见。
一个好的演员不需要过多的台词,甚至是动作和表情,只需几个镜头,几秒钟,便成经典。
这便是张国荣。
是那样一个男子,聪慧、温柔、识大体、心思细腻,几乎无人会不爱上他。
那时年轻的张国荣已经懂得如何收放自如去演戏,不夸张,不矫情,不造作,仿佛都是自然而然地流露,一出场就是满身的痴情狂恋,连吐出的气都是芬芳醉人。
养尊处优的太子爷身上自有一种慵懒,而张国荣将这种慵懒演绎到了极致。
他与如花同塌而卧,大烟的香气迷蒙了二人也迷醉了观众,那男子眼神恍惚飘渺,似乎在看着你又始终没有焦点,双唇微张,说出的每一个字节都泡着酒酿,饱满的一触即破。
十二少当然是爱如花的,他可以为了她和家人决裂,可以抛下一切和她同居,可以忍气吞声去做那“下九流”的戏子。
他在剧场外面的地摊上看到胭脂扣,脸上必定是闪过了一丝欢喜,继而想起那花样的女子,便蹲下身,掏钱买下,从摊主手上接过胭脂扣时,也必定是小心翼翼,用柔软的袖口轻轻擦拭,再放入袋中。
他就算哭泣也要让那女子背过身去,不让她看到到自己流泪的脸。
整部剧中你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如花的痛和心情,但十二少是被琉璃隔开的画,始终沉默。
吞鸦片的那场戏,让你不得不心疼十二少,不得不感慨张国荣细腻到极致的表演。
当如花挖了鸦片要喂他食用,十二少只是轻轻皱眉,眼神垂落恍惚,青涩的面庞已经表明了内心的恐惧。
喝酒的时候动作有些许的决绝,再张嘴时已沾上了胆怯......
如花死后,十二少的生活具体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他人的只言片语中已经能够大概想象得到——和表妹结婚,结婚照上的十二少一张冷峻的脸,没有半丝笑意,甚至让人怀疑重生的十二少是不是已经不会笑了。没多久就败光了祖上的家产,最终还是回到梨园,却始终只能是个小配角,妻子早逝,儿子不相认,他一直沦落到老年。
你不能怪他为何不再度自杀,那样的一场感情已经消耗掉了他的全部勇气。
影片的最后,老年扮相的张国荣更是轻易地就能让人无限心酸。
现实生活中那个男子已经决绝的“不许人间见白头”,影像成为唯一的见证,让多少人在光影中黯然神伤。
05
十二少,延续了李碧华笔下男人一贯的懦弱和自私,也许从一开始,他就没有准备陪如花去死。
电影中似乎他是罪恶的,而她是凄楚可怜的.
在原著中,我却觉得这两个都是可怜却也让人害怕的。
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
在冷峻的生死和现实面前,曾经的山盟海誓和百般缠绕厚不过一张薄纸片,不是谁都有勇气爱到生生死死那么多的。
当年面目如玉的翩翩佳公子,今日满面尘土色的老朽,那枚胭脂扣见证了一段被遗忘的时光,一段背叛的爱情。
电影《胭脂扣》即便不如原著清冷,可实在也是艳丽缠绵到了极致。
尤其是十二少同如花二人相拥卧在床铺上互相喂对方鸦片,哪怕是不落半寸春光,却足以让人面红心跳,手心汗淋淋。
爱一个人没有错,难道留恋生命就错了吗?
在生命与爱情之间究竟应该如何取舍,应该由本人来抉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