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头|“硬骨头六连”建设过硬连队纪实:“硬骨头”硬在哪儿

“硬骨头”硬在哪儿
——第七十四集团军某旅两栖装甲步兵六连建设过硬连队纪实(上)
■张圣涛 解放军报采访人员 钱晓虎 陈典宏 韩 成
硬骨头|“硬骨头六连”建设过硬连队纪实:“硬骨头”硬在哪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六连官兵锤炼过硬军事技能 。张永进摄
第74集团军某旅两栖装甲步兵六连 , 有个享誉全军的名字:“硬骨头六连” 。
“硬骨头六连”荣誉室里 , 珍藏着一把在战斗中拼弯的刺刀 。六连的官兵 , 都听过这把刺刀背后的故事——
72年前 , 刺刀的主人、二班长刘四虎在战斗中被十几个敌人包围 。刘四虎奋力拼杀 , 一连刺死7个敌人 , 自己身中11刀 , 昏迷10多天才醒来 。从此 , 这把刺刀成为连队的“传家宝” 。
几十年来 , 连队一路转战南北 , 在一场场恶仗硬仗中打出了“硬骨雄风”的赫赫威名 。这种敢于“刺刀见红”的英雄气 , 成为连队攻坚克难、战无不胜的精神动力 。
成绩 , 只属于过去 。面对强军兴军的时代呼唤 , 面对转型重塑的现实挑战 , 六连官兵用行动擦亮“硬骨头”这张名片 , 诠释着“硬骨头”的精神内核 。
硬在信念坚定——
这是一种“绝对听指挥 , 随时上战场”的硬气
战争年代 , 六连先后参加大小战斗百余次;一次战斗 , 他们打退敌人30多次进攻 , 全连140名官兵有127人血洒疆场;如今 , 旅里共同课目的训练纪录 , 近六成由六连官兵保持……
越走近 , 越了解 , 越震撼 。在“硬骨头六连”荣誉室 , 陈列的一面面锦旗、一张张照片、一份份证书 , 让采访人员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气场 。“这是一种‘绝对听指挥 , 随时上战场’的硬气 。”指导员冯杰说 。
荣誉室 , 是“硬骨头六连”的精神磁场 。新兵下连、新任职干部报到 , 第一件事都是参观荣誉室 。他们读的第一本书是连史册 , 唱的第一首歌是《硬骨头硬在哪》 。
81年来 , 六连的红色基因写在一面面锦旗上 , 流淌在一代代官兵的血液里 。
在官兵宿舍 , 采访人员发现 , 每个班排都挂着一面以战斗英雄命名的锦旗 , 每名官兵的床头都贴着一张“学习成长卡片” 。“李福奎班”列兵何翰龙在床头写下的目标是:作为一名新狙击手 , 力争年底考核打个全优 。他说:“我的每一次进步 , 都源自‘硬骨头精神’的激励 。”
一个个年轻的“硬骨头”士兵不断超越 , 续写着今天的故事和明天的连史 。
“硬骨头硬在哪 , 铁血丹心听党话……”唱起连歌 , 大学生士兵、少数民族战士艾力扎提·艾合买提格外激动 。面对镌刻着英雄名字的荣誉墙 , 他和战友们庄严宣誓:“决不能砸了‘硬骨头’的招牌!”
初到连队时 , 由于生活习惯不一样、训练节奏跟不上 , 艾合买提一度有些沮丧 。察觉到他的情绪波动 , 冯杰特意培训他担任连队荣誉室的解说员 。
那段时间 , 艾合买提常常走进荣誉室 。拼弯的刺刀、诀别的家书……用心品味连队“传家宝”背后的英模故事 , 艾合买提被深深打动 , 下决心要当一名真正的“硬骨头”战士 。
为练强体能 , 艾合买提主动给自己加码 , 每天的3公里武装越野要多背一把枪 , 做完100个俯卧撑后再加30分钟单杠练习 。如今 , 艾合买提的军事素质快速提升 , 随时准备战斗的思想意志也愈发坚定 。
硬在能打胜仗——
这是一种“两栖当尖兵 , 有我无对手”的硬功
六连第44任连长赵松 , 与连队有着“不解之缘”——
2008年 , 赵松当兵入伍到六连 。在“硬骨头精神”的激励下 , 他从士兵成长为军官;2016年 , 他从八连回到六连任副连长;去年 , 已在兄弟连队任连长的他 , 再次回到六连任职 。
赵松说 , 在这里 , 他找到了“军人生来为打仗”的感觉 。他忘不了在“硬骨头六连”过的第一个春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