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八桥镇 是否真有八座桥 穿越历史烟云 还原城市风貌|重庆:八桥镇,是否真有八座桥? 穿越历史烟云,还原城市风貌( 二 )


笔者又来到八桥镇政府 , 寻找到《八桥镇志》 , 终于找了更多关于八桥镇地名的来源:1952年建乡时 , 经乡农会讨论 , 提出以辖区范围内较集中的八座桥来命名 。 《八桥镇志》上还明确记载 , 这八座桥各自名曰:观音桥、三道桥、偏岩子桥、白菩萨桥、甘家院子桥、郭家沟桥、庭保桥、郎家院桥 。
从《重庆市九龙坡区志》《八桥镇志》能看出 , 八桥镇的名字是因为辖区里确有八座桥而得名 , 但关于八座桥的相关记载却都少得可怜 。 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城市的发展和改建 , 八桥镇的范围内 , 也早已没有了这八座“赖以成名”之桥的踪影……
难道这八座桥注定只能消散于时光的逝水流波之间?功夫不负有心人 , 笔者经过多方打听 , 终于寻访到一位老人 , 这八座桥依然“活”在他的记忆里!
这位老人就是89岁的重钢退休工人赵锡文 。 赵老1931年出生在南京 , 抗日战争打响后 , 1939年底 , 他跟着父母迁居重庆 。 在重庆生活了80余年的他 , 对八桥的情况非常熟悉 , 喜爱文史的他 , 脑袋里还装满了大渡口不少的历史人文故事 , 堪称一部“活方志” 。
着父母迁居重庆 。 在重庆生活了80余年的他 , 对八桥的情况非常熟悉 , 喜爱文史的他 , 脑袋里还装满了大渡口不少的历史人文故事 , 堪称一部“活方志” 。
赵老告诉笔者 , 这片土地上之所以有八桥 , 是因为古老的大渡口腹心地带有一条长渠 。 它从观音岩山头流下 , 贯穿了三坝三湾 , 然后汇入长江 。 因为长渠宽约五六米 , 回水湾处甚至宽逾十米 , 由此隔断两岸带来交通不便 。 大约在明末清初时期 , 长渠上开始有人架设小桥 , 前前后后共架了八座桥 。
7月22日起 , 笔者随着精神矍铄的赵锡文开始了实地寻访“消失的八桥” 。 通过老先生的现场描述和采访人员的实地走访 , 我们感觉正在渐渐穿过岁月的沧桑变易 , 穿过历史的层层迷雾 , 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小桥逐渐浮现 , 还原在我们的眼前……
一条流水长渠 , 串起八座古桥
我们探寻历史风貌的第一站就来到了当年长渠的源头——今日重钢敬老院附近 。 这条长渠不是人工挖掘的 , 而是大自然的创造 , 是因自然地势 , 水流从高到低 , 在山洪暴雨长年累月地冲刷中形成的 。 当年长渠沿山而下 , 一路树木葱茏 , 雀鸟欢鸣 , 风光十分幽静迷人 。 赵锡文回忆说 , “我儿时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水渠洗澡游泳 , 摸鱼捞虾 , 对这条水渠非常熟悉 。 ”
在赵老的指点描述之间 , 现代的房屋开始从我们眼前隐去 , 原始的面貌逐渐在脑海中呈现:长渠的源头原是一座山 , 名叫观音岩 , 如今已被夷平 , 建起了重钢总医院 。 长渠源头旁曾有一家大院 , 里面住了一位乡贤 , 叫陈锡山 , 因此当时那个地方也叫陈锡山大院 。 在大院的坎下 , 有农田和一个较大的水凼 。 水流从水凼的缺口流出 , 顺着月亮岩的岩口 , 一直向下流去 , 也就是现在的重钢敬老院对面 , 中华美德公园的方向 。
水流往下流 , 穿过当时的箩敞坝三坝三湾 , 又从柏树堡下面冷家山林流到葛老溪口 , 最后进入长江 , 弯弯曲曲全程十余公里 , 滋润灌溉着两岸的沃土良田 。 八座桥就分布在这十余公里的水渠之上 。

【重庆 八桥镇 是否真有八座桥穿越历史烟云 还原城市风貌|重庆:八桥镇,是否真有八座桥? 穿越历史烟云,还原城市风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