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文|木工技艺圈粉百万 走进“阿木爷爷”的榫卯世界

从山东聊城到广西梧州带孙子的老木匠王德文,不用钉子、胶水,一榫一卯做出鲁班凳、木拱桥、会行走的小猪佩奇等木器,让中国传统木工技艺绽放出令中外人士惊叹的光彩 。
在广西梧州市蒙山县陈塘镇幽静的山林深处,锯木的沙沙声与潺潺的小溪流水声相互应和 。简陋的竹茅房前,月季花、绣球花开得正盛,一位头戴斗笠、身着朴素唐装的老人正一脚踩在地上,一脚踩住固定木材的绳索,锯子、凿子、斧头、磨砂纸……在他手中用得那样得心应手 。
这位老人名叫王德文,正是最近走红海内外互联网的“阿木爷爷” 。
传统木工技艺扎根在心中
别看“阿木爷爷”王德文已年过花甲,但他在海内外互联网上的粉丝数量有几百万,仅国内视频网站西瓜视频,就吸引了超过260万的粉丝 。他做木工活儿的视频,在国内网站播放量累计数千万,在外网的总播放量早已突破2亿 。
“阿木爷爷”之所以被众人关注,靠的是他的绝活儿——熟练的传统木工技艺 。
王德文是山东人,年少时父亲便去世了 。为了生计,他从15岁左右就开始学习木工 。16岁那年,王德文在给一户人家做木工时,发现这户人家的床头上有一张鲁班凳,做工十分精巧,他一下子便被吸引了 。征得主人同意后,王德文将鲁班凳拿回家中仔细观察,了解其中的奥妙,并照着这张鲁班凳自己制作了一张 。
“那样工序繁琐的传统木质家具,当时几乎没什么市场 。”王德文说 。虽然心中对传统木工技艺充满热爱,但因为当时家里比较穷,王德文每天都要为了吃饱穿暖而奔波,久而久之,对鲁班凳的琢磨也就少了 。不过,那次观察和尝试制作鲁班凳的事,在王德文心中播下了一颗钻研传统木工技艺的种子 。
其后的时间里,王德文一直待在山东老家,谁家盖房子他就去做房梁,谁家打家具他就去做家具 。为了多挣一点生活费,闲暇之余他会做一些木质的小凳子、小桌子、橱柜等,拿到市场上售卖 。在那段日子里,王德文不断结识老木匠,认识新师傅,向他们取经学习 。日积月累,他的木工技艺日趋成熟,在老家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木匠 。
花甲老木匠网上引关注
随着年岁渐长,2017年,已经鲜少接木工活儿的王德文和老伴一起,跟随创业的儿子王保成,来到儿媳黄春美的老家——广西梧州蒙山县陈塘镇定居,帮忙照看刚刚出生的小孙子 。
2018年,一次在照顾孙子的时候,王德文突然萌发了一个想法:何不用自己的手艺给小孙子制作独一无二的玩具?上网搜索材料,寻找适合的木材,添置称手的工具……几天捣鼓下来,王德文用木头做出了环环相扣的苹果锁、行走的木质小猪佩奇、可爱的小水车……一件件精致的木器变成了小孙子手中精巧有趣的玩具 。
从那以后,本已过着含饴弄孙生活的王德文也变得“不安分”起来,那颗少年时期在他心中种下的种子渐渐萌芽——他要用传统木工技艺再次制作一张记忆中的鲁班凳 。
王德文对传统木工技艺的专注和喜爱,引起儿子王保成的关注 。王保成是一名互联网创业者,这些年一直和妻子在拍摄一些以‘三农’为主题的短视频 。“既然老爷子有这个手艺,我们就想拍一段视频发到网上,让海内外的人们感受一下中国传统木工技艺的魅力 。”王保成说 。
一段段视频上传到网络后,王保成很快就发现,父亲做木工活儿的视频比他们夫妻以前拍的视频,受到更多关注 。或许因为在日趋繁忙的生活里,越来越多的人向往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渴望接触中国传统文化,2018年开始,王德文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越来越大的反响 。
视频首先在国外网站火了起来,不少外国网友为王德文展现的“神秘中国技术”点赞 。紧接着,一些国内媒体也纷纷转发相关视频,引发一波波热议 。
视频里,王德文在一块红木上画线,并通过锯、刨、凿、磨等工序,不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干脆利落地制作出了鲁班凳、鲁班锁、摇椅、拱桥等精致木器 。其中,因制作了由42根榫卯棱、4根榫卯柱、1个榫卯基,外加27道锁环环相扣构成的世博会中国馆模型,王德文被网友誉为“当代鲁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