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鲲龙“入海” 试飞护航

鲲龙“入海” 试飞护航
“鲲龙”AG600海上首飞背后的试飞故事
飞机|鲲龙“入海” 试飞护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7月26日 , 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海面滑行 。新华社采访人员李紫恒摄
7月26日上午 , 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如蛟龙入海般划开海面 , 激起浪花翻涌 。在海上完成机身回转、调整方向 , 旋即重新加速、机头上昂 , 又如鲲鹏上天一般腾空而起……AG600飞机在山东青岛团岛附近海域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
作为国家应急体系的“空中利器” , 水陆两栖大飞机“鲲龙”AG600 , 是为满足我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 , 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 。AG600飞机与C919、运-20并称国产大飞机“三剑客” , 是我国航空工业坚持自主创新取得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 。
2017年12月24日 , AG600飞机在诞生地广东珠海顺利陆上首飞;2018年10月20日 , 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成功水上首飞 。“海上首飞是在水上首飞基础上取得的进步 , 推动了AG600飞机的适航取证工作 , 将加快填补我国森林灭火和海上救援体系空白 。”AG600型号试飞总师王诚华说 。
一款飞机从总装完毕到交付使用要经过数年的试飞工作 , 才能使飞机处于最稳定的飞行状态 , 保证飞机飞行结果的准确科学 。在欧美航空工业发达国家 , 试飞周期和研制周期是1:1的关系 。
试飞AG600是我国首次对水陆两栖大飞机进行全面、完整、系统地试飞 , 是完善我国试飞体系的里程碑 。
水上飞机曾在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独领风骚 。那时飞机稳定性相对较差 , 陆上机场不多且跑道状况不佳 , 给不需要借助起落架及陆地就能完成起降的水上飞机提供了良好发展空间 。1976年 , 新中国第一型自主研发水上反潜轰炸机水轰-5首飞成功 , 在没有专职水上飞机试飞员的情况下由海军组成团队完成试飞 。
在经过40多年空档期后 , 我国再次研发水陆两栖大飞机 , 试飞任务落在航空工业试飞中心的肩上 。
“没做过不代表做不成 。”在“中国试飞国家队”航空工业试飞中心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 , 实现了诸多从0到1的突破 , 靠着“忠诚担当、求实创新、公正严细、坚韧勇毅”的试飞精神 , 从军机、民机再到特种用途民用飞机实现了中国航空试飞技术的跨越发展 , 为中国之翼翱翔天际保驾护航 。
飞向海天之间
开车、滑出、起飞……在试飞机长赵生操作下 , AG600飞机成功从海面踏浪而起 。作为AG600飞机水上首飞的机长 , 赵生已经多次驾驶飞机与水面“亲密接触” , 可为了这次海上首飞 , 他和试飞团队6月26日就到了山东日照按照海上首飞的要求进行熟悉空域气象、水文等准备 。
“海上试飞环境复杂、不确定因素多 , 比水上试飞又上升了一个难度 , 需要克服海水密度大、洋流、浪涌等特殊自然条件对飞机操纵带来的影响 。”赵生说 , “如果说陆上起降是在普通平路上骑车 , 那在海上起降就像是在结冰的路面骑车一样 , 反应、决策和各种操纵都必须非常及时 。”
从事试飞工作25年的陈明参与了AG600飞机陆上首飞和水上首飞 。在他看来 , 试飞员要做的是通过自己的技术把飞机所有的能力展现出来 , 并对飞机是否能够完成它应该承担的各项任务进行评估 。“这要求飞行员具备学习能力、评估能力和沟通能力 。”
面对全新的水陆两栖大飞机 , 试飞员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习 , 可当时国内在技术和设备上都不具备水上试飞的培训条件 。实际上 , 目前世界上研发水陆两栖大飞机的只有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国家 。经过对教学条件、技术水平、机型匹配度等多方面权衡 , 试飞项目团队最终选择了加拿大的试飞学校 。
2015年 , 在AG600飞机还没有总装下线时 , 试飞项目团队的部分队员就登上了前往加拿大的飞机 。4个月的培训为试飞员和科研团队开启了水上试飞的大门 。初次接触国外先进水上试飞理论、水上适航专用条件、水上驾驶技术的试飞团队队员如海绵一样 , 迅速吸收各种知识 , 将所学和收集到的资料编纂成500多页的《水上飞机试飞译文资料汇编》 , 对国内水上飞机试飞技术的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