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马镫的幽州突骑,为何会被光武帝称为“天下精兵”?
骑兵,在人们的印象中是绝对的陆战之王,大批骑兵卷起滚滚浓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向敌方,敌人丢盔弃甲、抱头鼠窜是古装电视剧中常见的套路。但是,真实的战争却不是拍戏那么简单,骑兵的冲击战术是随着双马镫的出现才逐渐成熟起来的,西汉以前,骑兵充担的多是追击和辅助的任务,不适用大规模的集团作战。
中原政权对骑兵的大规模运用在汉匈战争时期,面对逐水草而居,飘忽不定的匈奴骑兵,汉族步兵显然难以发挥作用,为此汉武帝组建了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匈奴精于骑射而疏于近战,为了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卫青将步兵的集团作战移植到骑兵身上,利用骑兵冲击将匈奴的骑射优势抵消,最终取得了胜利。
文章图片
但是,汉匈战争毕竟是汉族骑兵对匈奴骑兵的胜利,当面对成建制的步兵军团时,骑兵是否仍能取胜,却是一个未知数。
时间拨回到西汉末年,王莽改制引发社会动荡,绿林、赤眉相继崛起,王莽覆灭后天下陷入分裂割据的局面,幽州突骑在两汉之际异军突起,为刘秀定河北,扫灭群雄并一统天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如刘秀所说:“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见其战,乐可言邪?”
铁与血的交织:步骑交战下的战术运用古代中国,由于文武官员的分途,使得战争的细节很少被全部保存下来,有战争经验的武官难以用文字记录下恢弘的战争场面,而饱读诗书的士大夫却很少接触真实的战争。元朝以来,《三国演义》这种通俗小说对于战争的演绎形成了人们对冷兵器战争的刻板印象,战争就是交战双方的大将在阵前比武,战争的胜利取决于武将的武艺。
文章图片
将领之间的作战代替军队的战争,在真实的战斗中显然是不可能的。先秦时期,骑兵就已经出现并运用于战争,不过此时的军队主力以步兵为主,骑兵的作用多是阻截粮道以及追击穷寇等辅助性任务。但是自从骑兵冲击战术得到广泛应用,步骑作战也开始兴起。
和步兵相比,骑兵的优势在于强大的冲击惯性,马匹的奔跑速度要远远大于人,而骑马冲锋的骑兵的武器杀伤力自然要强于步兵。如果骑兵没有足够的战略纵深进行冲击,与步兵陷入近战搏杀的窘境,就很容易被杀伤,因此骑兵的本质在于其机动性。骑兵虽然机动灵活,但是骑兵的弓箭相比较步兵仍然不占优势,一方面步兵的强弓硬弩杀伤距离远,另一方面,步兵的盾牌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
与骑兵相比,步兵军阵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整体防御能力,只要步兵队列不散,便能够继续作战。反之,如果步兵队列被分割,那么就会因指挥系统失灵而陷于溃败。但是如果步兵保持坚定的纪律,敢于正面面对骑兵的冲击,就能用长矛和弩箭给骑兵造成很大的伤亡。
文章图片
在冲击步兵军阵的时候,骑兵往往会避开战斗力强、防范严密的正面,选择战斗力薄弱的侧翼或者后方入手,因此骑兵往往会多次冲击,穿越敌方的步兵军阵队列。骑兵的杀伤力主要来源于飞奔的马匹带来的冲击力,如果骑兵冲入敌军阵后因为步兵密集的阻挡而降低冲击速度,便只能下马徒步作战,原有的优势便会丧失殆尽。
因为,没有装备马镫的突骑部队拿训练有素的步兵方阵是没什么办法的,冲不开步兵方阵就是步兵的活靶子。但是当我们将时间拨回到西汉末年,乱世之下哪有训练有素的步兵方阵。因此幽州突骑的指挥官耿弇谈到河北地方势力,轻蔑地成为“乌合之众”。
文章图片
西汉骑兵战术变革的红利:幽州突骑的崛起“突骑”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晁错介绍汉匈之间差异的时候,认为“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扰乱也”。武帝时期,为了与匈奴作战,中原骑兵的战术由骑射变革为冲击,而这极大地推动了成建制骑兵部队的发展。到了西汉末年,北方边地的骑兵以幽州突骑最为精锐,并且是无数不多成规模建制的骑兵部队,这和幽州的地位置有很大关系。
幽州地处北方边地,从秦代开始便处于农耕与游牧民族的缓冲区,渔阳、上谷两地更是北方至关重要的军事重镇。为了抵御游牧部落的侵袭,幽州边郡的民众多质朴尚武,善于打造铠甲。西汉开国以来,匈奴便成为腹心之患,出于防御匈奴的考虑,历代皇帝都比较重视边地骑兵的建设,边郡太守掌握着很大的兵权。
西汉末年,王莽改制使得社会秩序陷入分崩离析的局面,各地群雄并起,战火不断,地方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摧残。幽州突骑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文章图片
幽州特别是边郡一带有着一定的经济基础。我们都知道,骑兵部队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财力投入。幽州一带地处边地,自古就是我国马匹的主要产地,这为骑兵的建设提供了马匹资源。另外,据《汉书"/>
文章图片
渔阳、上谷两郡精兵在耿弇以及吴汉等将领的带领下,一路向南推进,所向披靡,连克二十二县并斩首三万,而这,意味着突骑部队对于乱世之下步兵的全面碾压。突骑部队和刘秀会和后,与王朗战斗于巨鹿,景丹“纵突其骑,大破之,追奔十余里,死伤者纵横”。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幽州突骑的作战方式大多为纵突骑击,齐鼓而进,这意味着幽州突骑的惯用战术为正面集团冲锋。而秦汉时期的车骑部队,大多是选择侧翼进攻,在前面步兵的掩护之下,迂回到敌方防御力量薄弱的两翼,下马变为步兵后采取两面夹击的战术。这种战术能够得以运用,和高桥马鞍的发明和装备有着莫大的关系。
对于没有马镫的骑兵来说,腰垮和退无法在马背上借力使劲,一只手握紧缰绳,只有一只手能腾出来做动作,也就意味着只能使用短兵器,这极大地限制了骑兵的发挥。
文章图片
而骑兵想要使用冲击战术并增强马战的杀伤力,只能使用长兵器比如马槊或者是长矛,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桥马鞍出现了。高桥马鞍能够使骑兵以后鞍桥为借力点,将战马的冲击力转化为骑兵的手臂力量,然后传导到长兵器之上,从而会形成威力无比的正面冲锋能力。由于高桥马鞍的装备,幽州突骑拥有了可以战胜步兵的马上近战能力,真正意义上的骑兵逐步出现,战车的作用开始被取代。
此外,幽州突骑介入战场,大多是在战役接近胶着的时候。在刘秀派吴汉入蜀作战时,公孙述军已经发生溃败,骑兵才冲击解决战斗,这说明此时骑兵强攻步军主力仍有一定的风险,只能在步兵已经困乏,军列松动的时候才会从侧翼或者后方发起攻击。骑兵的优势在于速度,没有马镫的骑兵冲击正面过于危险,因此只能从薄弱处突破。
文章图片
双马镫缺失下幽州突骑的弱点高桥马鞍的装备虽然赋予了幽州突骑极大地正面冲击能力,但是骑兵在用戟作战之时,仅仅依靠高起的鞍桥很容易重心不稳,从马背上跌落下来,吴汉在作战时便出现“将轻骑迎,与之,不利,堕马伤膝”。此外,除了冲击时的危险,当骑兵穿上较为厚重的铠甲时,高桥马鞍使得上马的难度增大。
高桥马鞍提供的骑兵近战能力,仅仅适用于正面冲锋,因为没有双马镫来借力,幽州突骑在近战肉搏下会处于劣势。一是无法在保持平衡的前提下挥舞手中武器进行格斗,二是战马无法再为矛戟提供杀伤力,反而会因为战马目标巨大,无法转向以及后方死角,而在与步兵的马下肉搏战中落入下风。
因为,没有马镫而装备了高桥马鞍的幽州突骑,仅仅是有了冲击带来的巨大杀伤力,却没有提升骑兵短兵肉搏的能力。
文章图片
这一缺点在公元25年的作战中暴露无疑。这一年四五月份,光武帝刘秀在河北征讨尤来、五幡等起义军,东汉军以幽州突骑为先锋,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是尤来军多为河北等地乡民,在正规步兵中服役过,对于幽州突骑的战术十分熟悉。乘胜冒进的幽州突骑被拖入短兵相接的肉搏战中,骑射和正面冲击优势无法发挥,最后落得反为所败、士卒死者数千人的下场。最后还是耿弇以骑射战术殿后,刘秀才幸免于难。
【 天下|没有马镫的幽州突骑,为何会被光武帝称为“天下精兵”?】总而言之,在东汉的开国过程中,幽州突骑以其强大的正面集团冲锋能力,征战南北,为国家的重新统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为刘秀才会发出“突骑天下精兵”的感慨。在此后的战争长河中,双马镫出现,骑兵才真正成为冷兵器之王。
推荐阅读
- 违法地点|行人横穿马路,黎平实名曝光一批不文明交通行为,快看有没有你
- 阿里巴巴|美商务部长:美国没有对阿里巴巴采取任何正式行动
- 鬼说天下|《三国演义》的“借东风”究竟是“妖法”还是天气预报?
- GKylin|梦幻西游:取出23万专用WJB神威号,号贩子出售没有清号实属意外
- 欧拉发布好猫内饰官图:这是你没有见过的“船新”内饰
- 珍贵的19世纪清朝的老照片,风景优美,老百姓贫穷没有希望
- 阿里巴巴|美国:忙着处理TikTok 没有对阿里下手
- |小米被董明珠吐槽贴牌 网友:没有核心力不长久
- “管住嘴,迈开腿”,改掉这些“元凶”,没有减不下来的体重!
- 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穿针送“球”巧治“天下第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