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我去了趟云南,当地人给我炖了一锅毒菌子( 三 )


半个小时后 , 王大力吃到了人生中第一口见手青 。
每一片都很滑 , 咬下去又有点脆弹 , 味道奇异的香 。
等我想起它有毒这件事 , 一盘已经吃光了 , 连里面的蒜片都没有放过 。
回酒店我睡得很香 , 梦里没有小人 , 只有小思思跟我抢菌子吃 。
第二天 , 我们跟当地人一样遇到菌子就想吃 。
甚至还特意拜托当地老板去菜场买新鲜的见手青 , 洗好切片做野生菌火锅 。
老板不放心 , 说了两次:一定要煮够25分钟再吃!我们连忙点头 。
过了五分钟他又跑进来了:记住 , 汤也不能喝!
于是 , 我们老老实实掐着表吃菌子 , 煮豆腐 。
吃到最后我问老板能来一碗米线吗 , 这个汤不吃米线没天理了 。
他十分开心 , 连夸我们会吃 , 让厨房煮了一大碗米线 , 说送我们吃 。
后来我们发现 , 在建水 , 每个人对吃都认真得可爱 。
只要你对吃有想法 , 立马可以和当地人称兄道弟 。
早上 , 我们去西门古井大板井打水 , 井边一座豆腐坊 , 冒着热气 。
这附近大部分豆腐坊 , 都靠这口井里的水做豆腐 , 每个人都很爱护它 。
这就是《舌尖》纪录片拍摄地 , 用这井水做的豆腐 , 味道一绝 。
小思思打了水 , 不知道往哪儿倒 , 边上的大伯凑上来说:
打上来的水不能倒回去了 , 来 , 你倒我这里吧 。
干完活 , 大家就钻进豆腐坊里吃个早饭 。
点一碗豆花 , 配一盘炸豆腐和炸豆皮 , 吃完就舒坦了 。
到了下午 , 建水人全去豆腐摊上坐着 , 这是他们的下午茶时间 。
第一次坐在豆腐摊边上 , 看豆腐女熟练翻动着包浆豆腐 , 我都不知道该夹哪个 。
边上的小哥见了 , 热心的替我夹了一个:
“你看这个 , 鼓起来的 , 圆咕隆咚的就能吃了 。 ”
一口下去 , 小思思说 , 她吃出了西班牙5J火腿的橡木桶烟熏味 。
而这种快乐的味道 , 才五毛钱一个 。
你每夹一块豆腐 , 老板就会往碗里扔一颗玉米计数 。
大家一边吃一边吹水聊天 , 十块钱能消磨到天黑 。
建水的米线店 , 都不叫米线店 , 甚至连米线两个字都没有 , 只叫XX过桥园 。
“走 , 去过桥园!”这是当地人的暗号 , 过桥是米线过进汤碗的动作 。
为了吃一家本地朋友推荐的过桥园 , 我们钻进了一条小巷 。
看着没什么人的巷子里 , 那家过桥园的院子热闹得跟办喜酒一样 , 人挤人 。
进门点单付钱 , 你会拿到一碗有浇头的浓汤 。
米线有宽细红白 , 堆叠成小山 , 不限量自取 。
配料的桌子上葱末 , 韭菜末 , 香芹末 , 辣椒油 , 一碟碟清爽分明 。
店里做的凉拌黄瓜草芽 , 酱汁绝赞 。
草芽是建水当地的特色植物 , 鲜嫩清甜 , 吃着有点像江浙的荸荠 。
无论男女老少 , 都端着碗埋头认真划米线 。
我们吃完和店里的爷爷聊天 , 他听不太懂 , 笑着各种比划 。
原来这馆子就是他的家 , 院后住人 , 院前做生意 , 院子里的龙眼树也是他种的 。
临走时 , 老爷爷又瞧见我们 , 他在门口摘了一大枝龙眼 , 一定要给我吃 。
青龙眼很小 , 却十分清甜 。
被热情的建水人送东西吃 , 也不是第一次了 。 光这三天 , 王大力就遇到了三四回 。
在另一家回族开的过桥园里 , 我们跟一位老伯拼桌吃 , 他看小思思熟练的倒米线 , 开口就夸:
“这倒米线的姿势就对了 , 要拿筷子轻轻捞起来 。 底下漏的白开水是一定不能倒进去的 , 不然汤就坏了 , 当地人都不要吃的 。 ”
【云南|我去了趟云南,当地人给我炖了一锅毒菌子】
吃完他端着碗走了 , 不一会儿又拿着三瓶酸角汁过来请我们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