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客户端|双向改造同步推进!喜看上海南京东路“微更新”

历史风貌保护与老旧社区改造同步推进——
喜看南京东路“微更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 沈则瑾
上海南京东路街道积极探索历史风貌保护和老旧社区更新改造同步推进 , 硬件改善从“微更新”向“微治理”拓展 , 通过建立有效协商机制 , 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 , 引导居民全过程参与社区更新和建设 , 使社区治理“软环境”得到了质的改变 。
江阴路是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一条小路 , 建于19世纪末 , 路旁始建于上世纪初、已走过百年历史的老旧社区出现“综合性陈旧” , 不能有效满足居民实际生活、历史风貌保护和街区文化传承的需要 , 由此带来了许多社区治理问题 。
江阴路所在南京东路街道积极探索历史风貌保护和老旧社区更新改造同步推进 , 硬件改善不忘“微更新”向“微治理”拓展 , 通过建立有效协商机制 , 激发居民家园意识 , 吸引各方共同参与 , 使社区治理“软环境”得到质的改变 。
百年小路也能很美
江阴路很短 , 只有200多米 , 上海最知名的花鸟市场曾建在这里 , 大量名人故居和企业旧址保存至今 。 东侧比邻上海大剧院和上海历史博物馆 , 街区内有大量画廊画室 , 文化艺术氛围浓郁 。
但一条被过度使用的百年小路 , 其破旧颓败可以想见 。 针对前期摸排和现场勘查发现的问题 , 南京东路街道集中力量开展联勤联动 , 拆除各类违法搭建、违法广告牌、占道摊亭棚 , 整治“三合一”场所、无证照经营、群租、跨门营业等违法行为 , 规范非机动车停放 , 清理公共部位堆物 , 为下一步更新打好扎实基础 。
这是一场硬仗 , 南京东路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龙头”作用 , 通过发挥区域化党建平台作用 , 调动各级各类区域内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更新 。
“参与式设计、改变和呈现”吸引了区域内各类主体的高度关注与广泛参与 , 逐步实现了社区更新由点向面、由政府引导向多方聚力、由硬件改造向自治和共治能级提升以及社区融合转变 。
明天广场主动腾出广告位和临时绿化 , 用于建设“城市之心·人文南东”历史文化长廊 。
邮局有一面临街的很大立面 , 上面彩绘出春天树林茂密小鸟在欢唱的场景 , 吸引了很多人来到这个“最美邮局”拍照 。
站在江阴路上 , 感觉天空都很美 。 原来 , 在电力公司大力支持下 , 空中杂乱的架空线入地了 , 路边竖起了漂亮的多功能电线杆 。
在江阴路重庆北路口有一段被居民们称为“4A景区”的花式门头 , 上面雕刻着春兰秋菊图案 。 此前 , 在还原建筑本来面貌找不到图纸时 , 居民们翻出旧照片 , 自发探寻这排女儿墙“当年的模样” , 找空调公司技术支持 , 将原本挂在外墙上有碍观瞻的空调外机移位 。 更新完毕后 , 无论是当年住在这里的老邻居 , 还是喜欢打卡的年轻人 , 都赶来拍照 。
一条弯弯曲曲的无名小路只有两米宽 , 从重庆北路通往江阴路 。 街道干部嘴里的“破窗效应” , 这里算一处 。 两侧围墙高耸 , 路面泥泞不平 , 越脏越有人乱扔垃圾 , 居民们都不愿从这儿走 。
现在 , 居民们把小路称作“曲径通幽” , 街道请来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艺术大师 , 带着居民家庭共同留下具有社区特色的涂鸦墙 。
这里有了“最美院落”
走进江阴路街区 , 就好像进入了上海建筑“大观园” , 在这里能看到上海开埠后各个时期的建筑 , 最早的石库门 , 后来日益高端的老式里弄、新式里弄 , 直至花园洋房 , 还有老公房、多层和高层现代建筑 , 见证着上海的发展 。
江阴路72号是幢花园洋房 , 有着近百年历史 , 挤住着25户人家 , 且以60岁以上老人为主 。 设施老化、楼梯陡峭 , 公共空间堆满杂物 , 上厕所都不方便 。
从去年起 , 这里开始实施公共部位“微更新” 。 “我们通过挨家挨户走访摸排 , 了解到居民的诉求后 , ‘对症下药’改造 。 ”南京东路街道顺天村党总支书记徐定珠介绍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