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放量发行之下 地方债结构性风险有待化解( 二 )


自2015年来 , 我国密集出台的转变政绩考评方式、强化债权方信贷约束、稳步推进债务置换、将地方债纳入限额预算监管等政策 , 正是针对地方债风险特征 , 推出的重大风险防御战略举措 。
另一方面 , 目前专项债的放量发行整体风险较小 。 陶金对证券时报采访人员表示 , 目前总体风险较小 , 各地政府的发行规模均经过财政部和人大财经委员会等部门审批 , 也经过了较严格的预算管理 。 不过在减税降费力度较大、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的情况下 , 应注意个别区域地方政府的地方债投向和使用效率问题 。
PPP模式或有效缓解
债务风险
针对专项债扩容可能加剧的偿债风险 , 王克冰在近期表示 , 财政部将严格举债信息公开、严格专项债券用途、严格规范资金管理、严格落实偿债责任 。 全方位加强专项债券管理 , 严格防范法定专项债券风险 , 绝不因疫情形势放松风险管控 ,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
化解地方债风险 , 郭玉清提出了三点建议 , 首先是坚持“开前门”和“堵后门”并举 , 严肃财经纪律约束 , 通过强化审计、预算、人大的逐级纵向监管 , 将风险治理延伸到市县级基层政府 , 遏制地方政府通过违规渠道衍生隐性债务 。
其次 , 基于新旧增长动能的潜在转换 , 应将地方债投资领域从“需求端”向“供给侧”扩展 。 投资领域的拓展 , 体现在从传统举债模式强调的基础设施建设 , 向人力资本、生态资本、科技资本领域延伸 。 尽管民生保障、生态保护、新基建等投资项目的回报期拉长 , 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同样延长了还债期限 , 可以逐步解决期限错配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
三是以纳入预算监管的债务流量数据为基础 , 构建大数据监测平台 , 将基层流量数据即时反馈至顶层决策机构 , 辅助决策部门厘清警兆、分析警情 , 指导高危地区查找警源、控制警度 。 推进债务信息社会公开 , 组织评级机构、科研院所、高校智库从不同侧面展开独立测评 , 在政、企、学界凝聚知识智慧 , 协同维护财政运行安全 。
【财政部|放量发行之下 地方债结构性风险有待化解】此外 , 唐川提议 , 要充分缓解财政压力 , 重新大范围启用PPP模式是较为合理的技术策略 。 因为PPP模式可以帮助地方政府更全面、高效地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 , 并且合理的模式之下也不会增加地方政府的负债 。 且更为重要的是 , 借由PPP模式可以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各地 , 让地方获取更多的学习模板 , 全方位地认识当今市场和前沿的商业模式 , 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各地区的全面发展 , 带动欠发达地区内生性发展 , 进而最大程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