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文史 | 姜文:扬手是春,落手是秋( 三 )
1986年 , 在拍摄电影《芙蓉镇》时 , 有一场“淋雨”的重头戏 , 为了效果逼真 , 谢晋专门请来了一批专业演员来扮演群众 , 看着周围这么多演技精湛的演员 , 姜文的表演情绪很快就被带动起来 , 这场在瓢泼大雨中 , 男主角站在高地之上对着底下的人群大喊的戏很快就圆满通过 。 谢晋导演精益求精的做事风格深深打动了姜文 。 不仅如此 , 在拍摄的过程中 , 谢晋也是循循善诱 , 鼓励姜文对剧本和镜头提出问题 , 还要求他不止要提出问题 , 更要找到方法解决问题 。 他把这份对待电影无比热忱 , 工作时无比精细的态度传递给姜文 , 这对姜文之后的电影之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某种程度上来说 , 谢晋导演之所以看中姜文 , 很大原因是在姜文身上看到才情与执着的态度 。 1987年 , 姜文进入《红高粱》电影片场 。 剧组拍摄时 , 姜文便与那时同样初出茅庐的导演张艺谋就拍摄问题争长论短 , 从开机一直吵到了杀青 。 电影公映后 , 反响很大 , 收效很好 , 多年后张艺谋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圈第五代导演中的佼佼者 , 此时再提起姜文 , 这个曾经在片场丝毫不给自己面子的演员 , 张艺谋仍盛赞他的演技和才情 , 相信姜文会是未来最好的导演 。 这或许是因为张艺谋的肚量与胸怀 , 但更多地来自于惺惺相惜 , 他明白那个曾经和他从头吵到尾的演员 , 自始至终与他争执的从不是一个理 , 一口气 , 而是一个电影的想法 , 一份对其艺术风格和艺术形式的珍视与坚守 。
“别跟我在电影上抬杠”
在出演了《芙蓉镇》《红高粱》等几部电影后 , 1991年 , 姜文参演了讲述国人在海外奋斗与挣扎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 。 这部戏的拍摄地选在纽约一个叫奥伊斯特贝的小镇 。 拍摄期间 , 有一日晚饭前 , 姜文和剧组其他几个同事一同在住处看电视 , 电视中恰好正在播放一段英国电影《桂河大桥》的预告 。 还没来及讨论电影预告的内容 , 大家就先为了《桂河大桥》的主演是不是大卫?尼文争执起来 。 对于同事口中的“这部电影的主演一定是大卫?尼文”的观点 , 姜文否认 , 他坚持大卫?尼文没有参演《桂河大桥》 , 并和同事打了个赌 , 赌注是赢的一方可以让输掉的另一方做任何事 。 为了验证各自的观点 , 姜文和剧组的同事决定租来《桂河大桥》的录像带 , 让事实说话 。 他们在黑夜里赶了一个小时的路 , 把车从奥伊斯特贝一路开到曼哈顿 , 最终在曼哈顿租到了电影录像带 。 影片播完 , 姜文果然是对的 , 《桂河大桥》里的确没有大卫?尼文 , 不过他并没有像当初约定的那样“惩罚”同事 , 只是告诉对方——我就是想告诉你 , 心里没数的事 , 别跟人打赌 , 尤其是别跟我在电影上抬扛 。
本文插图
姜文与妻子周韵
爱跟人在电影上“抬杠”的姜文赢了赌局 , 之所以如此笃定自己能赢 , 理由在打赌前姜文就说过了 , 只是当时没人注意 。 他当时说 , 这部电影我看过7遍 。
事实上 , 姜文把他“喜欢抬杠”的精神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发挥到了极致:拍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时 , 姜文为了呈现一个“男主角无意间见到女主角照片时丢了魂”的状态 , 足足耗费了4本胶片 , 创下了中国电影史上的耗片记录;为了制作一个在电影里具有重要意义的道具绣花鞋 , 剧组辗转多个省市 , 在绣花鞋里糅合了多地多种民间工艺;为了让演员真正全身心投入角色 , 姜文让扮演部队大院里小伙伴的演员都穿上军装 , 住进营房 , 听那个年代的歌 , 读那个年代的书;在电影《让子弹飞》的筹备阶段 , 为使剧本精益求精 , 姜文找来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七个编剧 , 把电影的剧本写了整整三年;编剧电影《邪不压正》时 , 姜文在故事主线中穿插了多个同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和奇谈 , 力求还原故事年代感 , 不给故事硬套上一个空洞的外壳……这种对电影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对想法、初衷的坚守 , 的确让旁人自叹不如 。
推荐阅读
- 电影胡侃|只要10代!科学家都没料到,野生原鸡这么轻易就被驯化成家鸡了
- 三毛为啥会上吊自杀?这部电影是直接诱因
- 普京开国产豪车上高速 笑称不系安全带会罚款
- 你们吹爆的国产剧,还是不争气地开始烂了
- 大家看我是不是被国产芯片套路了,怎么办?
- 躺着看电影|生存聪明:祸从口入,把握人际关系三个忌讳,你的人缘会越来越好
- 2020年院线电影总票房突破50亿,《八佰》居榜首
- 花200万,把自己的故事拍成电影 外孙女饰主角
- 还别说,真有“清官秘籍”这回事
- 《八佰》泪目!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