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沉迷电子产品!”杭州妈妈向医生求助,转身竟让小儿子……

“五味杂陈 , 百感交集 , 千头万绪 , 为之一恸 。 ”这是浙江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苏衡副主任医师一条朋友圈 , 配图是一张预约就诊记录:近20位患者中 , 一半都是18周岁以下 , 最小的一位只有10岁 。
“这两个月 , 三分之一的患者都是18周岁以下的 , 比往年增加了六七倍 。 最小的一位只有7岁 。 ” 苏衡说 。
“女儿沉迷电子产品!”杭州妈妈向医生求助,转身竟让小儿子……
文章图片

妈妈数落女儿玩游戏
转身却把手机丢给小儿子玩
孩子在用电子产品玩游戏时 , 会很容易沉迷于游戏带来的成就感 。
“女儿沉迷电子产品!”杭州妈妈向医生求助,转身竟让小儿子……
文章图片

“在游戏中 , 很容易实现成功 , 现实生活中则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和付出 , 才能有收获 。 对比之下 , 孩子更容易沉迷游戏而逃避现实 。 ”
家长如何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度 , 对所有父母来说 , 这可能都是个难题 。
苏衡自己也有位正在读小学的儿子 , “我会和他约定 , 每天可以看两个小时的电视 , 每次半个小时 , 时间到了 , 自己要主动关掉 , 如果等到我们去关电视 , 那当天就不能够看满两小时 , 或者第二天就不能看 。 ”
有了这个“君子协定”后 , 儿子会去执行 , 但有时也难免哭闹:到关电视的时候不愿意关 。
“这个时候 , 我会陪他搭积木、打篮球、骑自行车等 , 选择另外的游戏方式 。 ”苏衡说 , 孩子的注意力是可以被转移的 , 前提是家长一定要花费时间去陪伴 , “还有一点 , 很关键 , 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 , 家长一定要冷静 , 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 既不能害怕孩子发脾气 , 更不能被孩子的情绪带跑 。 ”
“其实 , 多数孩子的问题 , 根源都出在父母、家庭 。 ”苏衡在接诊时 , 最经常看到的一幕就是:诉说病史时 , 孩子用眼睛瞟父母 , 不敢开口说;孩子还没说前 , 父母先抢着说 。
“基本都是数落孩子不爱学习 , 玩游戏 , 说自己有多辛苦 , 孩子不知道感恩 。 ”苏衡说 , 这是典型的替孩子做主 , 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 。
除此之外 , 多数家长在孩子面前还会出现言行不一 。 苏衡对一位妈妈印象深刻:她带着十六七岁的女儿来看诊 , 说女儿沉迷电子产品 , 不肯上学 。 一起来的还有她六七岁大的小儿子 。
“她一边诉说女儿的情况 , 一边为了安抚小儿子 , 转身就把手机丢给他去玩 。 ”这让苏衡哭笑不得 。
视觉中国 供图
7岁男生:网上交的朋友突然讨厌我了
一位7岁的患者是位小男生 。 因为不愿意上学被妈妈带来就诊 。
“女儿沉迷电子产品!”杭州妈妈向医生求助,转身竟让小儿子……
文章图片

“他在学校里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听课 , 沉迷玩手机 , 家长不给手机 , 就又哭又闹 , 甚至出现极端行为 。 ”
男孩的父母已经一筹莫展 , 妈妈甚至想不明白 , 儿子突然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
“据家长说 , 孩子就是疫情期间出现这种情况的 。 本来孩子成绩很好 , 对学习也有兴趣 。 疫情期间 , 因为要上网课 , 家长就放松了他对电子产品的使用 , 再等到恢复上课时 , 就发现不对了 。 ”
而这段时间到苏衡这里就诊的未成年患者大多都是“疫情后遗症” 。
还有一位9岁的小男生也是同样的情况 , 疫情之后 , 出现了厌学情绪 。 “玩手机、打游戏 , 一天24小时 , 手机都不能离手 。 ”
这让苏衡很感叹 , 今年2月份 , 他曾发过一次朋友圈:如果我没猜错 , 这段宅家的日子里 , 让你的孩子不闹不出来玩耍的方法就是给他/她一个手机或平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