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杨绛:婚姻最好的模样,不是轰轰烈烈,而是一生陪伴,细水长流

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走了。
她说:“取暖的生命之火萎了,我也要走了”,这个一生与世无争,却把自己做到了极致的女子,带着对丈夫和女儿的爱走了,“我们仨”终于在另一个世界又在一起了,从此无论生离,还是死别,都再也不会分开。
 婚姻|杨绛:婚姻最好的模样,不是轰轰烈烈,而是一生陪伴,细水长流
文章图片

人生若只如初见
幼年的杨绛在父亲的引导下读书,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从此,读书成为杨绛一生钟爱之事,因为家境殷实富裕,父亲开明,使得那个年代的杨绛能够走入学堂,能够凭自己的意愿借读清华。
初进清华,杨绛便以“才貌冠群芳”名满清华园,甚至传出了有“孔门七十二弟子”之多的男生心仪、追求她。
此时的钱钟书已入读清华三年,这位大才子更是以“架子大”闻名遐迩,引得一众女生都想“一睹君容”。
有一天,才子钱钟书与佳人杨绛在清华园偶遇,彼此都是自己仰慕已久的对象。钱钟书笔下琳琅满目,却是个拙嘴笨腮,不善言辞的人,他傻愣愣地对杨绛说:“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
聪明的杨绛不禁失笑,她说:“其实我也没有男朋友!”
弦外之音,心有灵犀的人自是一点就通,她称他“蔚然而深秀”,他赞她“缬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就这样一段最好的爱情开始了。
 婚姻|杨绛:婚姻最好的模样,不是轰轰烈烈,而是一生陪伴,细水长流
文章图片

幸福的“围城”生活
1935年7月,杨绛和钱钟书举行了婚礼。
七月流火的天气里,新郎、新娘都穿上了正式的礼服。新郎穿的是黑色西装,因为太热,西装上的白色领圈被汗水浸得又黄又软。结婚照上,每个人都大汗淋漓,显得狼狈不堪。
后来,钱钟书把两人的婚礼写进了《围城》,一对才子佳人也开始进入了“围城”开启了他们的幸福生活。
为了能够照顾即将出国留学的钱钟书,杨绛放弃了得来不易的清华学业,追随钱钟书来到牛津大学。
初到异国他乡,生活上不适应,心底更是填满乡愁,杨绛的心情不好,钱钟书便想尽办法哄她开心。
他们一起散步,一起讨论读书心得,钱钟书主张读书要多读几遍,因为第一遍读时漏掉的精彩句子和段落,第二次读时才能发现其妙处。
杨绛却说:“那是你的读法,我是喜欢的就多读几遍,不喜欢的浏览一番即可。”
虽然在读书问题上,杨绛和钱钟书“对着干”,对于他在生活中为自己的“献殷勤”,杨绛还是颇受用的,并且大加赞扬,她在《我们仨》中回忆说:
“……拙手笨脚的钟书大显身手。我入睡晚,早上还不肯醒。他一人做好早餐,用一只床上用餐的小桌,像一只稍大的饭盘,带短脚,把早餐直端到我的床前。我便是在酣睡中也要跳起来享用了。他煮了五分钟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做了又浓又香的红茶。这是他从同学处血来的本领,居然做得很好。还有黄油、果酱、蜂蜜。我从没吃过这么香的早饭!”
虽然钱钟书的早饭做的不错,那都是因为“爱情的力量”,其实这位大才子是真正的“文学上的天才,生活中的矮子”,拿笔的手连把扫帚都拿不起来。
他在家里总是“做坏事”,他打翻墨水瓶,弄脏了房东的桌布——关键是不会洗。
他换灯泡,结果把台灯弄坏了——关键是不会修。
他把门轴上的球弄掉了,门关不上了——关键是他不会再安回去。
……
每当这时候,杨绛总是说:
“不要紧,我会洗。”
“不要紧,我会修。”
“不要紧,我来安。”
……
 婚姻|杨绛:婚姻最好的模样,不是轰轰烈烈,而是一生陪伴,细水长流
文章图片

其实,杨绛比钱钟书出名要早,在《围城》问世之前,杨绛的散文已经很有名气,剧本更是被多次公演。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她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更是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
《围城》写出来以前,钱钟书是被人以杨绛的丈夫来介绍的。
杨绛出身大家,结婚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就是这样一个才女却因为爱情甘当“灶下婢”,素手做羹汤,鼓励丈夫创作。
钱钟书称她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难怪钱先生虽然声称“婚姻像围城,外面的人想冲进去,里面的人想逃出来”,他自己却在“围城”之中乐淘淘的住了一辈子。
他说:“遇到她之前,我没想过要结婚;遇到她之后,我没想过和别的女人结婚。”
在牛津留学期间,杨绛怀孕了,钱钟书说:“我想要个女儿,而且只要一个女儿,要像你。”杨绛却说:“我也想要一个女儿,要像你。”后来他们果然有了一个女儿,“像钟书”。他们给女儿起名钱瑗,从此世界上有了最好的婚姻模式“我们仨”。
 婚姻|杨绛:婚姻最好的模样,不是轰轰烈烈,而是一生陪伴,细水长流
文章图片

我与谁争都不屑
杨绛一生淡泊,不与世界争长短,不慕外在名与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