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玛|在魏玛触摸德国文化的灵魂

安徒生曾写道:“魏玛不是一座有公园的城市 , 而是一座有城市的公园” , 对于德国人来说 , 魏玛显然不只是大公园那么简单 , 它还是德国文化的灵魂所在 。
整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德国魏玛老城 , 以小小的国家剧院广场为中心 。 这座剧院兴建于1779年 , 当时名为魏玛宫廷剧院 , 歌德曾担任剧院经理 。 1919年 , 德国议会在这里决定了魏玛共和国的建立 。
此时 , 广场中央有一对姐弟在捉迷藏 , 弟弟刚学会走路没多久 , 于是走走爬爬 。 在他们头顶上方 , 是凝视远方的歌德与席勒雕像 , 代表着这个城市第一个文化黄金时代 。
魏玛|在魏玛触摸德国文化的灵魂
本文插图

歌德和席勒雕像 本文图均为 叶克飞 摄
公元975年 , 魏玛作为城市首次见于历史 。 1547年 , 魏玛成为萨克森-魏玛公国的首都 。 1775年 , 卡尔·奥古斯特公爵延揽年仅26岁的歌德担任大臣 。 歌德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832年去世 , 历时57年 , 其作品多在魏玛完成 , 包括巨作《浮士德》 。
歌德是这个时代的魏玛文化轴心 , 具有强大号召力 , 许多友人被他吸引而来 , 包括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席勒 。 在歌德与席勒雕像的斜对面 , 便是席勒故居纪念馆 。 这是一栋三层黄色小楼 , 向街一面都是窗户 , 与另外几栋建筑围成了一个小院子 。 内部陈设极简朴 , 不少房间只是一床一柜一凳 , 且都相当简陋 , 连走廊过道都摆放了女儿的睡床 。 房子并非席勒所买 , 而是歌德的馈赠 。 这对交情莫逆、惺惺相惜的友人 , 一直境遇悬殊 , 歌德大富大贵 , 席勒却时常窘迫 。
魏玛|在魏玛触摸德国文化的灵魂
本文插图

歌德赠予席勒的故居
1787年 , 席勒来到魏玛 , 歌德尽其所能帮助他 , 始终不忘接济 , 也得以让席勒在魏玛安心创作 , 写出经典的《威廉·退尔》 。
与此同时 , 席勒也以自己的天才激活了歌德早已被繁琐政务磨平的创作热情 , 使之完成了《浮士德》第一部 。 正是他们的交相辉映 , 成就了魏玛古典主义 。
二人相交十年后 , 席勒去世 。 多年后 , 歌德去世 , 按其遗愿安葬在席勒身旁 。
歌德居住五十年之久的那栋两层小楼 , 于1885年被辟为歌德博物馆 。 卡尔·奥古斯特公爵还曾赠他一栋城郊小楼 , 歌德也常在那里写作 , 并用于藏书 。
这是一座故居之城 , 除了歌德与席勒 , 天才音乐家李斯特也曾在魏玛长居13年 , 担任萨克森公国的宫廷乐长 , 使魏玛成为当时欧洲的音乐中心 。
德国启蒙运动最著名的理论家赫尔德曾长居魏玛 , 音乐家巴赫客居魏玛并创作了一系列作品 , 故居与席勒故居隔广场相望 。 还有尼采 , 1900年在魏玛去世……
数之不尽的人文与历史 , 如今都以博物馆面貌呈现 。 魏玛的歌德国家博物馆一直在“扩张” , 从最初的歌德博物馆开始 , 百年间陆续并入十余个名人纪念馆、十余座城堡或宫殿以及三座历史陵墓 。 行走于老城中 , 大可逢门便进 , 处处都有故事 。
魏玛|在魏玛触摸德国文化的灵魂
本文插图

魏玛宫殿建筑群
就这样从剧院广场一路晃悠 , 便可到达魏玛老城的另一个中心——市政厅广场 。
相比小小的剧院广场 , 市政厅广场可算是魏玛最开阔的地带 。 哥特式的市政厅方正古朴 , 最早建于1396年 , 几经大火焚毁 , 如今所见的建筑建于1841年 。 与它隔广场相望的那排建筑人气最旺 , 最抢眼的建筑白墙绿纹 , 对称式山墙逐层向上 , 椭圆形山花十分别致 , 那是旧时的魏玛市议会 。 旁边那栋建筑一分为二 , 左右结构一样 , 区别在于一半是橙色窗棂 , 一半是绿色窗棂 。 欧洲最好的肖像画家之一克拉纳赫就在这里度过人生最后时光 , 百米开外那座一座造型简洁、灰墙黑瓦的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 , 其祭坛画便出自克拉纳赫之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