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诸葛亮北伐势如破竹,马谡缘何却痛失街亭?只因他对手不亚司马懿( 二 )


马谡|诸葛亮北伐势如破竹,马谡缘何却痛失街亭?只因他对手不亚司马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甘肃省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 跨四类干湿区 。街亭的年降水量在400到800毫米之间 , 属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 。街亭一带与其他半湿润区、半干旱区一样 ,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 集中在夏季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228年春天 , 街亭之战打响时 , 雨季还没有到来 , 但气温迅速回升 , 正是比较干旱缺水的时候 , 并不是到外都有水源 。这就难怪 , 蜀军汲道被断 , 立刻陷入混乱了 。
有人认为 , 当时的蜀汉是轻步兵并且人数较少 , 曹魏是骑兵并且人数占优 。以弱势的步兵在仓促之间和优势的骑兵还在要在平原决战 , 最好的方式也是占领制高点 , 让敌军的骑兵无法上山 , 发挥不了优势 。因此 , 马谡屯兵山上是可以理解的 , 或许在他看来 , 魏军赶来一定会急于与他决战 , 因此便会猛烈地发起进攻 , 而此时的马谡正好位于山上居高临下 , 只需要放放箭就可以轻易地击败魏军 。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先看一看当时的形势图 。
【马谡|诸葛亮北伐势如破竹,马谡缘何却痛失街亭?只因他对手不亚司马懿】马谡|诸葛亮北伐势如破竹,马谡缘何却痛失街亭?只因他对手不亚司马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时的形势 , 是诸葛亮在陇右并不稳固 , 需要消化、扩大战果 , 马谡的任务是阻击张郃援军 , 使其“急切不能偷过” 。王平也说 , “若屯兵当道 , 筑起城垣 , 贼兵纵有十万 , 不能偷过 。”马谡却想“置之死地而后生” , 让蜀兵被断汲道后死战 , “教他片甲不回” 。马谡为何要执意如此?王平要求分兵时 , 他一句“待吾破了魏兵 , 到丞相面前须分不得功”彻底暴露了内心想法:“贪功” 。应该说 , 对马谡而言 , “贪功”比纸上谈兵更可怕 。马谡在军中并无威望 , 蜀军士兵本来就士气不高 , 被断了汲道不但没有出现马谡所期望的奋力死战 , 却争先恐后地下山降魏 。街亭失守虽不是北伐失败的唯一原因 , 但无疑是关乎全局的转折点 , 撤军是诸葛亮的唯一选择 。
马谡|诸葛亮北伐势如破竹,马谡缘何却痛失街亭?只因他对手不亚司马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兵力对比是许多人替马谡辩护、翻案的理由 , 说马谡只有一万多人 , 又被王平分走一些 , 而张郃有五万步骑兵 , 换了谁这仗有办法打?确实 , 诸葛亮给马谡的兵力 , 并不是演义所说的两万五千人 , 也就是一万多人 。但王平分走的同样并不是五千人 , 只有一千人 。但我们要清楚的是 , 诸葛亮派马谡是去守街亭 , 并非跟魏军拼命 。前面说过 , 街亭是秦陇大道上的一道地质断层 , 西边比东边高出10多米 , 成为一处断崖 , 街亭要塞就是以此为依托修成的 。若蜀军占据这个要塞 , 正好居高临下地堵住了魏军 , 要想过必须向上攻 , 类似于攻城 。即使如一些人推测的那样 , 街亭要塞年久失修 , 马谡先于张郃到达 , 构筑工事并非难事 。若果真如此 , 一万人依托地形优势坚守 , 完全会让张郃有骑兵优势的五万大军“急切不能偷过” 。但马谡不这么想 , 他想的是一举打败张郃大军 , 建不世之功 , 这才会“违亮节度” 。至于王平分兵 , 更不是失败的理由 。
实际上 , 马谡惨败后 , 正是王平命自己所带的一千多人鸣鼓自守 , 让张郃怀疑有伏兵 , 不敢进逼 , 王平得以有时间收拾残军 , 并率领败军撤回 。所以 , 马谡作为纸上谈兵的典型 , 后人并没有冤枉他 。至于有人问 , 马谡凭什么杀出重围 。我认为 , 马谡是趁乱逃跑 , 还是确有人保护杀出重围并不重要 , 对战局没有丝毫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