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大黄鱼:作为曾经的“爱国鱼”,我的悲剧还能收场?( 二 )
历经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 , 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 , 日本对中国的渔业进行了毁灭性打击 , 一方面允许日本国内的钢铁渔船进入中国海域大肆掠夺 , 另一方面对中国的渔船进行大规模破坏 。
国内的渔船 , 从抗战前的26000艘 , 骤减到11000艘 , 反倒是让沿海的渔业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喘息 , 近海渔业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恢复 。
因为不用像种地一样 , 需要耕地、播种、除草等各个环节落实到位 , 再加上老天赏脸 , 才能有口吃的 。
捕鱼 , 你只要有一艘渔船 , 不怕吃苦 , 敢乘风破浪 , 在那个渔业资源丰沛的年代 , 想不爆网都难 , 唯一的问题就是船难的风险实在太大 ,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胜 。
坐拥舟山渔场的江浙沿海地区从来都是被大(小)黄鱼、墨鱼、带鱼等渔汛滋养得不行 。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 当时再寻常不过的大黄鱼 , 早已在各路人马眼中 , 成了一座小金山 , 谁都想来敲上一锄头 。
除了偷偷跑过来偷鱼的日本渔船 , 不但当时的国民政府看到渔业“蒸蒸日上”想着收归国有来管理 , 江苏和浙江地方政府更是因为渔业商品税 , 争得互不相让 , 面红耳赤 , 反而被当时上海的青帮大佬杜月笙给钻了空子 。
借着天时地利人和 , 上海商界 , 在杜月笙和银行巨头
虽然要收取4%的抽成(当时的崇明县政府 , 收取销售额的0.5%作为商品税) , 但鱼在上海能卖出比在舟山、宁波等地更高的价格 , 再加上冷藏设备能够延长鱼的保鲜期 , 还有上海商界提供的贷款绿色通道 , 还是引得渔民争相去上海 , 形成了一个垄断海鲜市场 。
图片来源:地球知识局
当时 , 国内还没有把注意力放到怎样保护渔业资源上 , 而是想着怎样改进捕鱼技术 , 捕更多的鱼 。 对于东海的主力渔业资源大黄鱼来说 , 悲剧的命运除了被战争按下几年暂停键后 , 仍旧继续上演 , 并且愈演愈烈 。
1956年 , 两艘来自福建惠安县的渔船 , 来到江浙海域展开了著名的“敲罟(gu)”作业 , 来捕捞大黄鱼 。
这种颇受诟病的捕鱼方法给当时的大黄鱼种群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 好在当时的有识之士看到了它的危害 , 终于在1963年 , 国务院下达了禁止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 每年的农历四五月间 , 是大黄鱼的渔汛期 , 在有鱼群出没的海上 , 到处都是此起彼伏的“蝈蝈叫” , 一网下去 , 几万斤是家常便饭 。 在1960年 , 两只鸡蛋就能换一斤大黄鱼 。
随着捕捞工具的升级 , 和捕鱼大军的不断扩张 , 大黄鱼种群面临的压力有增无减 , 很快 , 高潮就来了 。 上世纪70年代 , 随着近海大黄鱼的枯竭 , 渔民们终于在外洋发现了大黄鱼的越冬场 。 在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围捕后 , 大黄鱼终于元气大伤 。
1974年 , 2000多对大围网机帆船对越冬场里超大的大黄鱼鱼群展开了大围捕 , 也让舟山渔场的大黄鱼产量由10万吨猛增到16.81万吨 , 创造国内大黄鱼产量的最高纪录。
产量上来了 , 价格自然就得下跌 , 大黄鱼的价格一度跌至每斤五六分钱 。 巨大的产量 , 根本来不及消化 , 就只得由国家出面 , 号召大家都来吃“爱国鱼” 。 在舟山当地 , 那些来不及晒鱼鲞的小个头大黄鱼和其他杂鱼只能用来喂猪 。
推荐阅读
- 啵啵是酷盖|王一博真的太适合男友风了
- 作为一个临床医学生,应该读哪些关于心理学和哲学的书
- 作为一名二十几岁的青年到底应该先考虑有车还是先考虑有房
- 作为小辈,怎样处理婆媳矛盾
- 作为心思敏感的人,对于父母总在旁人面前说自己坏话是啥感觉?
- 母婴哒课堂|作为妈妈你该怎么办?应该教育吗?,孩子人来疯
- 怎样面对自己内心的奇怪想法
- 太平鸟育儿经|多半是父母的不作为,李玫瑾:用这3句话正确引导,孩子总爱顶嘴
- 农康康生鲜|护航渔业资源,湖北襄阳警方严打汉江非法捕捞
- 怎么样在南京邮电大学找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