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砖家|由一只衣袖引发的日本超级大火,焚毁2/3的东京城,超10万人遇难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由一只衣袖引发的日本超级大火 , 焚毁2/3的东京城 , 超10万人遇难
文|格瓦拉同志
日本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 不仅地震、海啸频发 , 而且大型火灾亦不在少数 , 尤以发生在后西天皇明历三年(1657年)3月2日的“振袖大火”(又称“明历大火”)造成的损失最为惨重 , 导致江户城(今东京)2/3的区域被焚毁 , 超过10万人遇难 , 财产损失难以估量 。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 , 引发这场超级大火的源头 , 竟然是一只衣袖 ,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文史砖家|由一只衣袖引发的日本超级大火,焚毁2/3的东京城,超10万人遇难
本文插图
“振袖大火”又称“明历大火”

“振袖大火”的起火点位于本乡丸山的本妙寺 。 当时 , 本妙寺正在举行法事超度亡灵 , 死者是本乡元町富商麴屋吉兵卫的女儿 , 年仅16岁便因罹患重病而去世 。 法事结束后 , 僧人照惯例要火化少女的遗体 , 但就在此时 , 忽然一阵狂风卷走一只燃烧着的衣袖 , 飞上寺院的木质屋檐 , 整座寺院很快便被火舌吞没 。
当时的江户虽然并非都城 , 但作为幕府将军的驻地 , 其繁华程度其实要远胜于天皇居住的京都 。 按照斋藤诚志的《江户时代的都市人口》一书记载 , 江户城在17世纪中期的人口约为50万 , 是日本乃至亚洲第一大都市 。 在这座大都市里 , 除将军及其僚属外 , 还居住着大量的武士、平民和商人 , 而在“参觐交代”制度下 , 江户城内还居住着全国各地的大名及其家眷、陪臣 , 人口密度相当高 。
文史砖家|由一只衣袖引发的日本超级大火,焚毁2/3的东京城,超10万人遇难
本文插图
17世纪中期的江户城布局图
随着人口的暴增和可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越来越少 , 导致江户城内住宅间的距离很窄 , 道路拥挤不堪 , 且人均住房面积很少 。 以普通民众为例 , 包括卧室、厨房、厕所在内 , 每户平均只有6块榻榻米(约9.6平方米)大小的居住空间 , 回旋余地很小 。 更加糟糕的是 , 江户城内的房屋基本为全木结构 , 耐火能力极差 , 而政府提供的防火措施又相当落后 , 根本无力应付大规模的火灾 。 这一系列的“短板” , 最终酿成悲剧 。
且说 , 本妙寺被大火吞噬后 , 火苗紧接着又飞到附近的住家屋顶 , 一家挨一家 , 整个街道便跟着延烧开来 。 更加糟糕的是 , 此时的海风又前来“助阵” , 于是一条又一条的街道被大火吞噬 , 并延烧至本丸、二之丸、三之丸等处 , 整整烧了两天两夜才被扑灭 。 最终 , 江户城2/3的建筑被焚毁 , 多达十万余人被烧死 , 而受伤者更是难以计数 。 由于这场大火是由一只衣袖引起的 , 故而又成为“振袖大火” 。
【文史砖家|由一只衣袖引发的日本超级大火,焚毁2/3的东京城,超10万人遇难】文史砖家|由一只衣袖引发的日本超级大火,焚毁2/3的东京城,超10万人遇难
本文插图
德川家纲画像

大火被扑灭后 , 幕府将军德川家纲一方面派人到伊势神社向天神“谢罪” , 一方面则组织专家制定重修江户城的规划 。 为了防止类似的悲剧再发生 , 新的江户城在建造时 , 有计划地加强防火措施 , 开辟专用的防火巷 , 并拓宽道路 。 至于吉原游廓(红灯区) , 则迁移到浅草寺后面的农田地区 , 面积较原来多出五成(超过2万坪) 。 除此之外 , 本丸御殿、二之丸、三之丸的橹、门也分别进行重建 。
重建工作完成后 , 江户城的面貌为之一新 , 应付火灾的能力也大大加强 。 由于重建计划工程浩大 , 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 , 因此江户城内便陆续出现一些食堂 , 提供“一饭、一汤、一泡菜”的便饭 。 后来 , 日本第一家平民餐厅“奈良茶饭屋”在浅草开张 , 并提供整套饭菜 , 而这些饮食习惯都延续到今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