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风:城市地标 不应对网红效应盲目追求
作为设计师 , 在与地方政府交流或参与城市建设项目时 , 经常听到这样的愿景——希望把新项目打造成新的城市地标 , 同时成为网红打卡地 。 建设者有这样的愿望似乎是自然而然的 , 却无形中将网红打卡地与城市地标之间画上了等号 , 仿佛能够网红起来 , 也可以成为新地标 。 这种现象背后的问题值得探究 。
城市地标:生活与时间的积淀
塑造城市新地标 , 是一种荣耀 , 建设者的雄心值得尊重 。 考察地标何以形成的过程 ,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标的内涵 。
文章图片
北京的故宫建筑群
地标是一个很直观的词语 , 即地理上具有标志性的事物 。 建筑物容易成为地标 , 但地标并不都是建筑物 。 各类地标所指涉的范围、区域的广度有所不同 。 有的地标 , 只在较小范围内起作用 , 很多老地名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 有的地标 , 往往能辐射一个更大的区域 , 比如北京的前门、景山公园等 。 这类地标或在视觉上有很强的标志性、影响力 , 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通往来有密切联系 。 还有一类地标 , 则能够反映城市形象、气质 , 比如北京的故宫建筑群、上海的外滩建筑群、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等 。 这些地标不仅具有视觉上的鲜明特征 , 也是所在城市某一历史阶段建设成就的代表 , 更重要的是能够反映或体现所在城市的文化性格 , 并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些城市的文化形象 。
文章图片
广州“小蛮腰”
如何认识并提升城市形象的视觉形态?一些研究角度值得关注 。 比如 , 创新调查手段 , 让受访者凭记忆画出其所在城市的地图 , 从而获知究竟哪些地理、空间信息对人的影响更大 。 通过类似研究 , 可以发现人们感知城市空间时的一些盲区 , 以及过往认识里的偏差——很多大体量的建筑在市民的记忆中是“隐形的” , 即人们可能视而不见;而某些小体量的建筑 , 由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联 , 却成为很多人记忆中的地标 。 它可能是某个街道转角处的小糖果店 , 也可能是某个广场边上的书报亭 。
文章图片
北京白塔寺街区会客厅
这样的研究视角令人认识到:所谓地标 , 不单由视觉效果决定 。 地标的形成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需要经过时间积淀 。 更重要的是 , 其背后深刻反映了所在城市市民的价值认同 , 这才是其能代表地方文化的深层原因 。
网红建筑:新社会景观
反观网红建筑 , 则不难发现 , 网红建筑的走红往往是凭借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 。 其走红原因可以很简单 , 或是体现了某一时刻、某一角度的美感 , 或是展现了一种特殊的风情 , 或是形成了某种奇特的效果 , 这些都可能触发人们的喜爱、好奇或者惊叹 。
对照地标形成的过程和原因 , 网红建筑照片反映的是瞬时、片面、局部的信息 , 其真实性存疑 。 网红建筑的形成不一定来自于人们的真实体验 , 不需要时间积淀 , 甚至可以与当地市民无关 , 推动其成为网红的流量 , 完全可能来自不同地域 。 如此便可以理解 , 为什么不能简单地把网红建筑与城市地标画等号 。 网红建筑确有其价值与意义 , 但由于其形成过程和原因过于简单 , 照片可能变成“照骗” , 打卡可能成为廉价的炫耀 。 同时 , 网红的另一特征往往是转瞬即逝 , 在网上迅速走红后 , 可能很快就被人淡忘 。 在建设成本巨大的建筑领域 , 这些问题值得警醒 。
推荐阅读
- 河北唐山今早发生5.1级地震 北京市地震局专家解读
- 天津市地震局启动I级地震应急响应
-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安徽河南湖北等7省区市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 地价2020年2季度山东省16个监测城市地价水平:青岛住宅地价水平18963元/㎡
- TBM青岛市地铁4号线李九区间(李宅路站-九水东路站)右线顺利贯通
- 四川12县市地质灾害黄色预警
- 张晓风张晓风推出散文集《于无色处见繁花》特别收录《见字如面》《朗读者》诵读篇目
- 郑州夜市地图来了 坐着公交去逛吃吧
- 法制男子在夜市地摊上与朋友尽情喝酒 回家途中倒地不省人事
- 伦敦市长下令审查该市地标性建筑,可能移除部分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