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第三波疫情来势汹汹,逾万港人北上深圳“避疫”?

中国经济周刊|第三波疫情来势汹汹,逾万港人北上深圳“避疫”?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燕
7月15日 , 香港卫生署及医院管理局举行简报会 。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表示 , 7月15日香港新增19宗确诊个案 , 其中5宗为输入性个案 , 有从菲律宾过来的海员、外佣 , 以及从印度回来的空中服务员确诊;14宗为本地确诊个案 , 其中7宗未找到源头 。 另外 , 还有37人初步确诊 , 将在晚间确定是否成为确诊个案 。
过去几天以来 , 香港疫情来势汹汹 , 确诊个案持续上升 。 过去10天新增了311宗确诊个案 , 其中本地确诊达到264宗 。 更让人担心的是 , 目前仍有数十例确诊个案源头不明 。 张竹君表示 , 现在香港处在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最严重的阶段 , 疫情比3月更严重 。
单日“过关”人数超过3000 , 港人认为内地疫情已得到控制
疫情突然告急 。 原本正在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再次被打乱 。 7月10日 , 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宣布全港中小学及幼稚园提早放暑假 。 7月13日 , 香港特区政府再次宣布 , 进一步收紧社交距离措施 , 要求法例列出的游乐场所、公众娱乐场所等12类场所自7月15日开始 , 全部关闭7日 。
疫情之下 , 一些香港市民和跨境工作生活人群选择“北上” , 离开香港前往内地暂时“避疫” 。
众所周知 , 自年初疫情突发以来 , 香港和内地长期出于“封关”状态 。 所有经深圳湾口岸入境内地或进入香港的人士 , 全部需要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 。 正因为此 , 自3月27日隔离政策实施以来 , 深圳湾口岸每日的出入境人次相比往日大幅下跌 , 最高时不过1000人次左右 。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 , 自7月5日香港出现一名厨师确诊个案以来 , 深圳湾口岸的入境人次突然增多 , 甚至出现了大排长龙的景象 。 据个别由香港返回深圳的人士反映 , 深圳用来集中隔离的酒店都出现了不够住的情况 。
香港入境处公布的数据显示 。 7月5日 , 深圳湾口岸共有799人次出境香港 。 7月10日 , 该数字增加至1812人次 。 至7月14日 , 经深圳湾口岸出境的人次已达到3182人次 , 其中香港居民2694人次 。
仅7月6日-13日这一周 , 经深圳湾口岸出境香港有12103人次 , 此前一周(6月29至7月5日)只有5614人次 , 翻了一倍有余 。
近日入境深圳的王女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 自己是陪读妈妈 , 孩子是香港居民并在香港上学 。 近日由于香港疫情再次爆发 , 加上中小学已放假 , 便决定带孩子一起回深圳躲避疫情 。
“内地的防控措施要比香港严格 , 加上现在内地疫情的情况已经好转 。 我们商量过后觉得 , 还是先回来安全一些 。 ”王女士说 。
检测能力不足?香港政府求助内地机构
据张竹君解释 , 香港之前多为输入个案 , 或者本地病例都来自不同的地方 , 例如酒吧等 。 但目前个案分散 , 患者包括的士司机、住在不同屋邨(住宅小区) , 牵涉很多居民和年老者 , 甚至学校都出现个案 , 养老院也受到影响 , 这表明疫情正在社区爆发 , 情况令人担心、忧虑 。
如果疫情正在社区爆发 , 那么是否应该组织香港居民全民做核酸检测 , 从而更好地控制疫情进一步蔓延?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防护中心日前回应称 , 由于近日的确诊个案众多 , 即使卫生署早前已向本地私营化验所直接采购检测服务以加强公共检测能力 , 相关的检测能力始终仍然有限 。 目前防护中心只能按风险评估 , 安排先向风险较高的人士(例如所住大厦有多于一个单位出现源头不明的确诊个案)派发样本瓶及进行检测 。
公开资料显示 , 目前香港公营检测机构每天只能满足7000至8000个样本检测 , 检测能力明显不足 。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日前曾对媒体表示 , 香港疫情能否控制住 , 主要在于政府能否将隔离和筛查做得更到位 。 香港检测病毒数量不够多、速度不够快 。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 , 香港特区政府正在着手引入私营机构加大检测能力 。 目前已邀请到五个本地私人化验所加入抗疫检测战线 , 预计每日可检测1000个样本 。 于此同时 , 香港也开始向内地求助 。 公开信息显示 , 香港特区政府已经委托两间内地私营机构帮忙做检测 , 希望在降低检测价格的同时加大检测能力 。
责编 | 吕江涛
【中国经济周刊|第三波疫情来势汹汹,逾万港人北上深圳“避疫”?】(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 ,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