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仙说历史|武者为侠”,探究我国古代儒侠文化的演变历程,“文者为儒

儒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最有名 , 对中华文化影响最深远的文化之一 , 不必再过多赘述;而侠文化则不然 , 它在中国古代的各个时期的精神内涵并不完全相同 , 春秋时期以墨家文化为代表 , 后来又成为依附贵族阶层的游士 , 最终慢慢演变为武侠小说中有独立人格的经典“武侠”形象 。
但儒侠文化与普通侠文化不同 , 它在普通的侠文化基础上 , 通过与儒文化的共同理念以及相互需要 , 又融合了儒文化的精神思想 , 逐渐从“文者为儒 , 武者为侠”成为一个两中文化的综合概念 。
1、“儒”的起源
儒文化的代表就是儒家思想 , 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 , 起源于周代的礼乐文化 , 由春秋时期孔丘所创 , 他想通过自己的思想体系来恢复周礼 , 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 , 希望创造出一套适用于当时社会思想 。 《汉书·艺文志》对此有过总结 , "儒家者流 , 盖出于司徒之官 , 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 游文于六经之中 , 留意于仁义之际 , 祖叙尧、舜 , 宪章文、武 , 宗师仲尼 , 以重其言 , 于道为最高 。 "
友仙说历史|武者为侠”,探究我国古代儒侠文化的演变历程,“文者为儒
文章图片
2、“侠”的起源
而“侠”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 在这一时期中 , 有许多学派都为“侠”下了定义 , 或者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先从法家说起 , 法家在《韩非子》 , 其中记载“儒以文乱法 , 侠以武犯禁” 。 法家用“以武犯禁”来给“侠”下了定义 。 在法家看来 , 所谓的“侠” , 就是一群解决事情依靠武力 , 不遵守法度 , 也不从事生产的人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社会混混” , 可见 , 法家对“侠”的态度并不友好 。
然而 , 这也只是法家对侠的一家之见 , 其实“侠”在春秋时期的真正代表是以墨子为核心的墨家文化 , 他们以“兼爱非攻”的思想和武力左右当时的君主 , 防止他们他们出台一些“祸国殃民”的政策 , 被当时的人称为“侠政” , 不仅如此 , 在《论语》中记载 , 子路问孔子成人之道 , 孔子回答 , 应要有卞荘子之勇 , 能够做到临危受命 。 因此在孔子的思想理念中 , “侠”的勇气是值得肯定的 。
【友仙说历史|武者为侠”,探究我国古代儒侠文化的演变历程,“文者为儒】之后到了西汉时期 , 史学家司马迁则为春秋时期的“侠”做了一个总结 , 在《史记·游侠列传》中 , 他认为“今游侠 , 其行虽不轨于正义 , 然其言必信 , 其行必果 , 已诺必诚 , 不爱其躯 , 赴士之厄困 , 既已存亡死生矣 , 而不矜其能 , 羞伐其德 , 盖亦有足多者焉 。 ”
友仙说历史|武者为侠”,探究我国古代儒侠文化的演变历程,“文者为儒
文章图片
3、“儒”与“侠”的结合
儒侠文化是儒文化与侠文化结合的产物 。 儒文化是一种体制内的仁爱坚持和礼义选择 , 侠文化是一种对自由与兼爱的追求 , 儒文化建立于孔孟思想之上 , 侠文化建立于墨翟思想之上 , 他们都发迹于春秋战国时期 , 作为当时地位显赫的两大学派 , 他们都要用自己的文化观念去伸展文化主张 , 体现社会价值 。 出于对礼教 , 社会的相差无多认识 , 以及大致相同的背景环境 , 在这种驱使下 , 诞生了两种文化的结合点位 , 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儒侠文化的雏形 。
1、共同的救世理念
之前说过 , 儒文化建立于孔孟思想之上 , 侠文化建立于墨翟文化之上 , 而孔墨文化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大相径庭 , 但从文化的根本目的上来说 , 却又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殊途同归 。 它们的不同表现形式在于:儒学者周游列国 , 进行体制宣传与文化传播 , 而墨家子弟坚持帮助弱者 , 抵制战争 , 以及后来衍生出的“侠政”行为 。
友仙说历史|武者为侠”,探究我国古代儒侠文化的演变历程,“文者为儒
文章图片
然而相同的是他们的共同目的 , 作为一种在礼崩乐坏背景下产生的文化 , 他们都要用自己的方式改变各自经历和发展过的混乱时代 , 有着共同 , 共通的救世理念 , 因此儒侠文化可以说是侠文化中 , “侠之大者 , 为国为民”的现实意义 , 又可以是儒文化中“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内涵 , 这种儒侠文化结合了侠道的正义信仰和儒家的家国天下情怀 , 虽飘摇于江湖 , 却不忘自己的政治信仰——以天下为己任 。 而正因为儒文化与侠文化秉持着相同的理念 , 所以才得以在两种文化的相互兼容中构建着儒侠文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