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小蘑菇撑起脱贫致富广阔天地( 二 )


边银丙始终奔波在脱贫第一线 。 在他的指导下 , 2019年十堰市郧阳区建成了3000万棒生产基地 , 使1000多人脱贫 , 并以郧阳区为中心 , 香菇栽培技术辐射十堰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等地 , 新增产值4000万元 。 其中 , 农民从农林作物秸秆废料中增收约7000万元 。
面对“三农”新形式 , 边银丙正致力于推广“集中制棒 , 分散出菇”“倡导资源循环利用 , 开发秸秆种菇”“像生产饲料一样 , 开发食用菌栽培原料标准化生产”等菌类种植理念 。
 科学养菇 丰产富民
“一年种菇建新房 , 二年种菇娶新娘 , 三年种菇存银行 , 四年种菇奔小康 。 ”这句话在“中国香菇之乡”随州广为流传 。 从“提篮叫卖”到“公司+合作社+农户” , 华农应用真菌研究所三代人40余年扎根三里岗镇 , 蹚出了一条随州产业扶贫的特色之路 。
早在1978年 , 作为华农第一代食用菌掌门人 , 杨新美就带着菌种来到随州三里岗 。 从日本引进200多种菌类 , 经过长期的驯化、筛选、培育 , 终于形成两个适合中国的品种 。 同时 , 他和团队研发了催菇的关键技术——喷水、惊蕈 , 成倍甚至十几倍地提高了菌类产量 。
如今 , 边银丙早已接过杨新美等教授的衣钵 , 扎根田间地头 , 指导农民种菇、养菌、研菇 。
科普讲座、技术推广、电话指导……边银丙把技术说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 不仅要让农民富起来 , 更要引导农民树立科技致富的思想 。
据了解 , 边银丙已累计在全国贫困县培训技术人员和菇农5500余人次 , 发放技术资料约10000余份 。 2月份至今 , 边银丙虽人在武汉 , 但他已经为全国各地开展抗击疫情技术讲座10余次 , 听众超12万人次 。
在边银丙看来 , 大学是引领 , 大学出思想 。 要协调好大学与大学、大学与基层的关系 , 推动创新知识、技术引领、产业带动的全链条联动 。
“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 , 中国食用菌种植种类、栽培技术和产业规模遥遥领先 。 ”边银丙自豪地说 , 全世界第一个香菇基因组测序就是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完成的 。
菌种退化问题、重金属富集问题、产品保鲜问题、生理活性物质累积问题……几十年来 , 边银丙始终在不断地求索 。 30年前 , 他在读博期间敏锐认识到 , 植物分子标记技术将在菌种中得到应用;20年前 , 他认为液体菌种是今后的重要发展趋势 。 如今 , 边银丙将思考如何把5G技术应用到蘑菇产业之中 , 探索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 。
【光明日报|小蘑菇撑起脱贫致富广阔天地】边银丙时刻不忘扶贫初心:“把所学用于农民脱贫致富 , 感恩人民、回报社会 , 才是知识分子真正的意义 。 ” (采访人员 夏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