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如何变身风投?

地方政府如何变身风投?
文章图片










在南京举行的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 , 博郡iV6新能源汽车出场亮相 。 2020年6月15日 , 南京博郡汽车宣布造车失败 。 (ICphoto/图)

全文共
5426
字 , 阅读大约需要
12
分钟

  • 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开启了一轮“造富神话” , 扎堆投资热门行业 。


  • “基金+项目+园区”的一体化生态链 , 已成地方招商的标准配置和产业升级“核武器” 。


  • “它试图把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结合起来 , 产业规划产业布局排在第一位、盈利在第二位 , 很难按照完全市场化的方式去考核 。 检验其投资绩效 , 可能要若干年后才能有定论 。 ”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 | 南方周末采访人员 黄金萍

责任编辑 | 顾策


2020年夏天 , 政府投资的企业故事一再成为舆论焦点 。
合肥市政府被戏称为“中国最牛风险投资机构” , 收获颇丰 。 但失败的案例也比比皆是——从赛麟、博郡、拜腾等接二连三停摆的新能源车企 , 再到南京德科码、成都格芯、陕西坤同等搁浅的半导体企业 , 皆有地方政府入股 。
近年来 , 地方政府变身风险投资人 , 背后无非是招商竞赛的升级 。 为吸引企业落地 , 地方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入股企业 , “以基金撬动资本 , 以资本引入产业” 。
“拿到政府投资 , 对企业来说肯定是好事 , 这些钱便宜、且有地方政策倾斜 , 但它破坏了市场规则 , 无法让真正市场化的企业脱颖而出 。 政府成为风险投资人 , 岂非裁判员下场当起运动员?”一家金融类国企的研究院负责人钱进对南方周末采访人员说 。
他认为 , 风险投资意味着高风险和高回报 , 而政府投资用的是纳税人的钱 , 即使投资也应该投向医疗、教育等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 , 而非汽车、手机、互联网等市场充分竞争产业 。
从1990年代初开始 , 地方政府就开始设立投融资平台 , 以应对本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需求 , 并尝试投资企业 。 十年后 , 各类政府引导基金逐渐粉墨登场 , 扎堆投资热门行业公司 。
根据第三方机构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 , 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 , 中国已设立政府引导基金1729只 , 目标规模10.75万亿人民币 , 已到位规模达4.67万亿人民币 。
如此规模的资金掌握在政府手中 , 效果如何?
1

合肥成与败


1991年 , 上海开始设立中国第一个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 , 随后各地开始效仿 。
地方融资平台 , 集融资、建设和经营、债务偿还为一体 , 代替政府进行直接、间接融资 , 为地方政府解决了融资渠道少但又急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难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