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产业观察|从蹭IP到造IP,网络电影的“逆袭之路”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从蹭IP到造IP , 网络电影的“逆袭之路”
从2014年业界首度提出“网络大电影”概念 , 到去年10月“网络大电影”正式摘掉“大”帽子更名为“网络电影” , 经过6年时间发展 , 网络电影也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年产量持续减少的同时 , 网络电影的分账票房不断创新高 。 在今年上半年 , 票房过千万的电影超过30部 , 与此同时 , 头部电影中的原创IP比例越来越大 , 包括《狙击手》《巨鳄岛》等原创电影均突破了千万票房 。 从发展初期的一昧蹭IP , 到如今自造IP , 爆款原创电影在不断推高票房天花板的同时 , 也在助推网络电影朝着精品化方向发展 。
影视产业观察|从蹭IP到造IP,网络电影的“逆袭之路”
本文插图

处于摸索阶段的早期“网大” , 蹭IP现象普遍
2014年 , 爱奇艺首度提出了“网络大电影”的概念 , 用以指代那些与院线电影有着相似时长和故事结构但主要由互联网渠道进行发行的作品 。 在发展初期 , 网络大电影往往与低成本、粗制滥造挂钩 , 一部电影从开拍到杀青 , 通常仅需数十天甚至短短几天的时间 , 由于制作相对粗糙 , 早期的网络电影也缺乏广泛的受众 , 在院线电影以及其他网生内容(如网剧、网综等)的夹缝中艰难求生 。
在发展初期 , 为了抢占市场 , 网络大电影也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案 , 比如追社会热点 , 或在作品中插入“软色情”元素 , 以此来吸引观众点击观看 , 除此之外 , 网络大电影很快还找到了另一个“窍门”:蹭院线电影IP 。 在2015年 , 陈凯歌执导的院线电影《道士下山》在上映前引起了一番不小的话题 , 乘着电影话题的东风 , 一部名为《道士出山》的网络大电影横空出世 , 借助“道士下山”的IP热度 , 《道士出山》获得了超过2400万分账票房 , 成为第一部名副其实的爆款网大 。
影视产业观察|从蹭IP到造IP,网络电影的“逆袭之路”
本文插图

《道士出山》在市场上收获的成功 , 让不少主流网大玩家纷纷效仿之 , 而院线电影也成了早期网大蹭IP的“重灾区” 。 在《道士出山》上映后 , 网络上出现了《九层魔塔》《澳囧》《解救吾小姐》等一批“寄生”于热门院线电影的网大作品 , 这些电影在内容和情节上与原作并无联系 , 更谈不上获得原版电影的IP授权 。 在影片营销上 , 一些网络大电影也会借原作热度进行推广 , 比如影片《澳囧》在宣传时便提出“云电影”概念 , 暗示《澳囧》与《港囧》是同期上映的姊妹篇电影 , 呼吁观众“网上看《澳囧》 , 影院看《港囧》” 。
影视产业观察|从蹭IP到造IP,网络电影的“逆袭之路”
本文插图

网络大电影界蹭院线电影IP的另一个知名案例 , 来自于冯小刚执导的《我不是潘金莲》 。 在《我不是潘金莲》首度宣布开拍后 , 一些网大制作公司便纷纷摩拳擦掌 , 试图复制《道士出山》的成功 。 影片正式上映后 , 一些网络平台上便出现了《我是潘金莲》《她不是潘金莲》《潘金莲就是我》《潘金莲复仇记》等多部蹭IP的网大 , 其中《潘金莲就是我》一片在上线后甚至获得了超过1500万次的点击量 。
除了蹭知名院线电影的热度外 , 一些网络大电影还会蹭经典港片的IP 。 以王晶执导的经典港片《赌神》系列为例 , 自2015年以来 , 市场上依次出现了《赌霸天下》《命运赌神》《轮盘赌神》等蹭IP之作;而为了蹭港片《古惑仔》的IP , 网络上还曾出现《太子妃与古惑仔》《东北古惑仔之长春往事》《僵尸先生大战古惑仔》等一系列非官方授权的作品 , 这一系列蹭IP电影也引发了业内的关注和批判 , 例如在2018年的香港国际电影电影节上 , 王晶曾当众怒斥网络大电影领域的蹭IP现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