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透过“弗洛伊德案”的背后,看美国黑人的宿命与抗争( 二 )


热点|透过“弗洛伊德案”的背后,看美国黑人的宿命与抗争
文章图片

斯托夫人描写黑奴命运的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插图从南北战争到黑人文艺复兴众所周知 , 南北方关于是否蓄奴的争议 , 最终打响了美国内战 。 1862年 , 林肯总统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后 , 虽然奴隶制并未被真正废除 , 但毕竟开启了保护黑人尊严的先河 , 在当时堪称极具历史长远眼光的壮举 。 经过一百多年的世事沉浮 , 一些心存人道观念的白人 , 开始意识到白人对黑奴的压迫行为是不合道义的 。
与林肯在社会层面的改革相辅相成的是一些呼吁废奴的文学作品的出现 。 但是 , 包括被后世誉为名著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 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 这些作品只是从人道与同情的立场上呼吁世人关心黑奴命运 , 却意识不到这些罪恶产生的根源 , 更无法给黑奴的未来命运指明道路 。 斯托夫人的想法是单纯善良的 , 她甚至幻想用基督教的精神来改变黑奴命运 , 让基督教会帮助黑人重返非洲家园 。 然而 , 当时美国所谓的“新教伦理”本身就是与资本原始积累紧密绑在一起的 , 它们形成了从资本到文化层面对黑人群体的全面压抑 。 即便是在南北战争之后 , 美国黑人的独立之路仍然漫长 , 虽然他们终于能逐渐摆脱奴隶身份 , 但在社会地位上距离白人仍有十分巨大的差距 。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早期 , 针对黑人设置的种族隔离制度 , 依然在很多方面压榨着黑人的生存空间 。 黑人乘坐公交车 , 不能离开自己专属的“座位” , 黑人去餐厅吃饭 , 也不能“闯入”白人享有的自由空间 。 至于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待遇 , 更是与白人的生活条件相距甚远 。 虽然名义上的低贱地位不存在了 , 但大量白人对黑人的偏见与排斥心理依然长期存在 。
然而 , 随着城市化与市民阶层的崛起 , 大量生活在小城市与大城市边缘的黑人 , 逐渐进入城市的核心区 , 并在一批受过一定文化教育的黑人作家的带领下 , 冲击着美国白人控制的主流文化场域 。 其中最蔚为大观的文艺现象 , 就是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纽约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 , 也被称为黑人文艺复兴运动 。 在这片位于纽约哈莱姆黑人聚居区的狭窄土地上 , 一批敢于直面黑人生存现状、追问种族差异问题根源的作家站了出来 , 其中最知名的黑人作家是兰斯顿·休斯 。 他认为黑人不能继续逆来顺受下去 , 而是要争取与白人一样的权利与地位 , 还要鼓励更多黑人走向文艺创作的道路 。
热点|透过“弗洛伊德案”的背后,看美国黑人的宿命与抗争
文章图片

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1902—1967)作为一位了解黑人悲剧命运的诗人 , 兰斯顿·休斯对同胞的感情是炽烈的 , 却又是节制的 , 这与那些只是情绪激烈的黑人抗议者不同 , 也让美国白人文化圈看到了“异样的风景” 。 在诗歌《黑人谈河流》中 , 他忧伤而优雅地回忆着黑人文化如同河流般的蜿蜒岁月 , 又想到千万年来文明演化的结果 , 竟是残酷的种族隔离与歧视 , 思想情绪便更加复杂 , 也让其诗作始终笼罩着一种哀伤气氛:“我瞰望尼罗河 , 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 , 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 ,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 , 在夕阳下闪耀的金光 。 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 ” 其中写到的“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 的确如同美国黑人几百年来的宿命与抗争 , 虽然婉转绵延 , 却依然未能奔流汇入大海 , 现实的崇山峻岭还在阻隔着黑人追寻自由与尊严的步伐 。
虽然这场黑人文艺复兴运动很快便偃旗息鼓 , 但兰斯顿·休斯等黑人作家还是引起了白人文化圈的注意 , 并一时吸引大量美国都市居民驻足观看 。 在话语权的争夺上 , 黑人文艺群体依然是边缘的 , 但仅仅是这一占据着边缘的身份 , 也给过去白人主导一切的文化场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


推荐阅读